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天才俱乐部 > 第33章 面具之下,历史之上

第33章 面具之下,历史之上(5 / 7)

阳当做是默认直接从沙发上弹起,去洗澡了。

……

整个房间变得安静。

林弦揉着太阳穴,却感觉到后背一丝冰冷。

如果。

这一切。

是这样发展的呢?

他拿起水笔,开始在稿纸上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思路。

这些逻辑推理中,有一些是真实的历史事实,有一些则是林弦的猜测。

首先,是【真实的历史】——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著名的质能公式E=MC2,为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1939年,爱因斯坦给当时的美国总桶罗斯福写信,提出了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并称当时的德国可能要抢先研究出来原子弹,会对世界人民产生巨大威胁,所以建议美国也立刻开始着手研究。

1941年,美国启动代号为“曼哈顿”的绝密计划,决定制造原子弹这种超级武器。总桶更是给予这个计划“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

1945年,原子弹研发成功,并在日本投下两枚,城市夷为平地,死伤无数,之后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自此之后,爱因斯坦面对足以灭世、毁灭人类的超级武器,陷入忧郁与悔恨。他无比后悔自己提出的质能转换公式,让人类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掌握了毁灭自身的恐怖力量。

1952年,人类历史上第一颗氢弹研发成功,威力比恐怖的原子弹还要强大数百倍;爆炸当量只有2万吨的小男孩原子弹,就摧毁了一整座城市。那当量1000万吨的氢弹,如果用于战争……将会毁灭多少个城市呢?爱因斯坦意识到潘多拉的魔盒一打开就合不上,变得更加忧郁。

1952年,写实派画家,亨利道森,在纽约布鲁克林给爱因斯坦画了一幅油画,《忧伤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也问出了那个让其绝望的问题……“人类,还有未来吗?”。

1955年,爱因斯坦抑郁而终,在悔恨和对人类未来的绝望中,去世于美国普林斯顿。他的大脑被医生偷走,泡在福尔马林中;他的遗体依照遗嘱火化,骨灰撒在无人知晓的地方。

以上。

全都是真实记录在案的历史。

那么,接下来。

就是【林弦的猜测】——

1952年之后的某个时间点,某个人为了给人类铸造更美好的未来,成立了天才俱乐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