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番外之草里珠(4 / 5)
。
阁臣们也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杨亭拱手道:“此事重大,还请陛下定夺。”
皇帝只问了一句话:“大同卫都指挥使呢?”
“名单里剩下的,哪个与李子仰合得来,就哪个呗!”豫王哈哈大笑,振袖而去。
豫王的这个举荐,阁臣中两人赞成,两人反对,但内阁的意见只是参考,决定权在皇帝手上。
众臣告退后,蓝喜上前,一边给皇帝揉按太阳穴,一边轻声道:“夜深了,皇爷更衣就寝罢?”
皇帝正闭目养神,对抗一整日思虑带来的隐隐钝痛,闻言那道灵光再次闪过灵台。他蓦然睁眼,失声道:“更衣。”
蓝喜忙招呼內侍过来更衣。
皇帝却挥退了內侍,说道:“‘更衣’,朕想起来了。”
去年六月,苏晏生辰那日,正是在这养心殿,由他亲手给举行了三更衣帽的冠礼。两人因为天水香险些越界,苏晏半醉半醒之间,贴在他的胸口,含含糊糊地说了一番话:
“这是在战场上么,鼓擂得这么紧,想必战况危急……别担心,我帮你发掘人才,戚敬塘、李子仰、王安明……还有于彻之……哦,他已经在兵部了,这些都是文韬武略的名将,肯定能帮上你的忙,领兵驱除鞑虏,捍卫大铭江山……”
如今想起来,当时苏晏怕是察觉出了他爱欲之意,才故意说这番话,提醒他社稷为重。
那么话中提到的,除了已任兵部左侍郎的于彻之以外,其他几个人名真的是苏晏酒后胡言杜撰的么?
至少“李子仰”不是!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领,行伍出身的豫王知道并不稀奇,可一个埋头苦读圣贤书的少年士子竟也知道,还称之为“人才”“文韬武略的名将”,又是怎么回事?
景隆帝思忖片刻,吩咐蓝喜:“记下这两个名字——戚敬塘、王安明,让锦衣卫查查究竟是何身份来历。先在军中查。”
蓝喜心里有些奇怪,但没有多问,认真记录下来,着锦衣卫去查。
而皇帝直到更换寝衣上了龙床,忍着头痛仍在默默思索。
蓝喜正要从玉挂钩上取下帷幔,突然愣住,用一种强忍惊惶与紧张的神情,颤声道:“皇爷……”
“何事?”皇帝刚说了两个字,鼻下热流涌出,下意识地触碰了一下,满指鲜红。
蓝喜赶紧拿锦帕去堵:“皇爷流鼻血了,奴婢去传太医——”
皇帝一把攥住了他的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