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番外3(1 / 6)
颜文贞是在观阳卢家村出生的。
相比哥哥和父母,他对他们曾经的老家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他不像哥哥记性那么好,太年幼时候的事很多都记不清了
但印象深刻的,他一直记得。
比如阿爹打芦苇编席子,时常从河里捞小鱼给他,去镇上卖席子,会给哥哥买纸墨,还会给他带一点儿糖吃。
纸墨很贵,阿爹不是次次买,但十次有八次会给他买一点儿糖。
他一直记得,麦黄色,拇指大的小糖块儿,一点儿都不紧实,含在嘴里没一会儿就化光了,其实也不怎么甜,但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很幸福。
另外,印象最深的,就是哥哥读书了。
文贞从记事起,对哥哥的印象就是读书。
他每日睁开眼,哥哥不在读书,就是在院子里拿树枝练字,帮阿爹阿娘干活儿时,哥哥也经常是边干活边背书。
文贞印象里,他哥哥其实有两半,一半在和他们生活,一半沉浸在书里。
小时候别人都夸他哥哥天才,将来读书出息能考上举人当官。
但文贞知道,至少哥哥小时候读书不是为了考什么举人进士,他哥哥只是的喜欢而已。
他已经不记得了,但是阿娘和他说过很多次,他才一岁多时,那年过年前阿爹想趁着年尾多卖些席子,他们带的席子多,阿娘怕阿爹一个人背不动,忙不来,便叫哥哥在家看着他,她和阿爹一起去赶集。
那天生意很好,镇上又恰好有人杀猪卖肉,卖得便宜,他们赚了钱,又排队卖肉、买年货。
带着年货回来,天已经擦黑。
他小时候白天很好哄,但到了晚上天一黑就要找娘,他们怕他在家哭,匆匆往回赶,还没进门,果然听见他在哭。
但除了他哭声,还听见他哥哥哄他声音——
他哥哥在给他讲诗。
十三岁的颜君齐抱着一岁多的弟弟在屋子边转圈边讲他新学的觉得有趣的诗。
可一岁多的文贞只想要娘,一点儿都不想听什么诗,更不想知道某一句里为什么要用某一个字,里面有多少巧思。
他饿了。
天黑了。
他要娘。
……
文贞每次听他娘说起来,都忍不住暗暗腹诽:由此可见,他聪明的哥哥根本不会哄孩子,可能也不是个好老师,一点儿都不懂因材施教。
当然,也不止他一个人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