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黄天之世 > 第六百八十章 筹谋

第六百八十章 筹谋(6 / 6)

汉中,北面横亘着高峻险拔的秦岭,南面是浑厚绵长的巴山。

秦岭西抵陇山,东连熊耳山、伏牛山。

大巴山延绵于川、陕、鄂边境,与武当山、荆山、巫山等山相连。

因此汉中的地形特征是南北窄、东西长,犹如一条横贯东西的走廊。

汉中是秦蜀之咽喉,是关中、巴蜀共享的天然门户和缓冲地带,是沟通南北联系的重要枢纽。

自古以来,汉中便有“秦巴咽喉、襟陇带蜀”之称。

汉中的得失,对南北分合的影响重大。得汉中,则南北一体;失汉中,则南北对峙。

通常是,当汉中为南方政权所控制时,双方往往以秦岭为界做为攻防天险;当汉中为北方政权所控制时,南方只能凭大巴山防御。

汉中对益州的战略价值就不用多说了。

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只要占据汉中,向西可以骚扰凉州、向北可以攻打长安、向东还可以攻伐襄樊地区。

汉中的气候湿润,物产丰富,能为战争提供充足的人力后勤资源补给。

境内稻麦两熟,河流湖泊众多,水源充足,

汉中东接南郡,南接广汉,西接陇巴、阴平,北接秦川。

厥壤沃美,赋贡所出,略侔三蜀。

就算是关中遭遇灾荒,汉中之地也能提高为数不少的粮食给予军队。

占汉中,益州则可以向外扩张。

失汉中,益州则只能困坐等死。

兴平元年(194)至建安二年(197),连续四年蝗灾。

———分割线———

以下史料,不算如字数,并不收费。

194年夏六月,地震。大蝗。“蝗虫起,百姓大饥饿”(《三国志·武帝纪》);“旱蝗少谷,百姓相食”(《三国志·吕布传》);“七月三辅大旱,自四月至于是月。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后汉书·献帝纪》)”。

195年,四月,又大旱。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三国志·武帝纪》)”;“是时蝗虫大起,岁旱无谷,后宫食枣菜(《后汉纪》)”。

196年,“是时,旱蝗谷贵,民相食(《后汉书·公孙瓒传》)”。

197年,夏五月,蝗。秋九月,汉水溢。“是岁饥,江淮间民相食。”(《后汉书·献帝纪》)“加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间相食殆尽。(《后汉书·袁术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