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另辟蹊径(9 / 10)
兵南下。
历史上南宋战力孱弱,而蒙古骑兵当时已经是纵横天下,正值鼎盛时期,几乎横扫了整个亚欧大陆。
当时南侵的蒙古人不仅有着强悍的骑兵,还有数量繁多的精锐步兵,以及配重投石机这一攻城利器,但是却仍然在襄阳城被阻隔。
宋蒙鏖战襄阳,双方皆是倾尽全力,然而终因孤城无援,守将吕文焕选择了投降。
襄阳之战历时近六年,以南宋襄阳失陷而告结束。
襄阳失陷也标志南宋的终结,自此南宋一蹶不振,蒙古大军长驱直入。
六年之后,崖山一战,宋军惨败。
陆秀夫彻底绝望,在安抚幼主之后,将国玺绑在幼主身上,背着幼主跳海自尽,南宋就此灭亡。
长江下游气候湿润,地势平缓,土地肥沃。
长江确实是一道天堑,只是其下游地区水流减缓,浅滩遍布,便于渡江,根本无险可守。
所以自古便有守江必守淮的说法。
因为只守长江的话,便没有任何的战略纵深,北方军队一旦过江,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和反击。
南明、南唐就是最好的例子,没有占据淮河地带,只有依靠长江,轻而易举便被消灭。
守江必守淮,淮水还可以和秦岭连成一线,阻挡北方军队南下。
正因为这样的地利,才造成了古代很长一段南北对立的时间。
许攸上前指着舆图扬、荆两州的位置,继续侃侃而谈。
虽然他在战略之上不如贾诩,但是分析问题,却也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我军步兵坚韧,有重甲训练之利,习惯野战,但是却多在平原作战。”
“我军骑军众多,善于在平原作战,但是南方多丘陵,而少平地,且河网密布,难以奔驰。”
“我军就算是攻占兖州,却得利甚少,自兖州进攻青州,只有两道要道可以进攻,青州军只需要在两处设防即可阻挡我军前进的步伐。”
贾诩眼神明亮,声音也不由自主高昂了几分。
“占据兖、豫两州,迫使汉庭南迁,只能打击汉庭之声望,难以毕其功于一役。”
“兖州汉军有军八万,其中有不少是徐、扬、豫三州的援兵,徐州军一部北上驰援青州、一部西进驰援兖州,必然守备空虚。”
“而扬州居后方守备自然也是不被汉庭放在首要,就算是有所防备,也绝对比兖州和荆州两州的守备要薄弱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