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名满世界的黑科技(3 / 4)
米,而汉部落种植的一直都是粳米,根本没办法制作这几种食物,但是从今年开始就不会再缺了,于是乎,趁着新一季的糯米还没成熟的时候,罗冲就已经让靠近沼泽的浏阳郡开始准备芦苇叶了,这可是包粽子最好的材料啊。
说完了吃,穿的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那就是汉部落养蚕织布的事业开始走上了正轨。
在新建设的汝阳郡那里,大量崭新的竹编蚕扁经过清洗晾晒之后被搬入了蚕房,这里的蚕房面积很大,是按照首领的办法搭建的临时棚屋,位置远离建筑工地,要的就是一个安静。
蚕房里摆满了一排排的木架,上面放了一层层的蚕扁,里面养殖的栗蚕全部是从野外采集的自然过冬的蚕卵,至于桑蚕,由于桑树才刚刚移栽,还没长成,所以只能养绿色的栗蚕。
此时已至夏初,第一季的春蚕已经开始‘上山’结茧了,蚕结茧的时候都有往上爬的习惯,因此针对这个习性,现代养蚕都用塑料网子搭在蚕架上让蚕上去结茧,方便后期的采茧,这还是罗冲前世听那个爱养蚕的女老师说的。
但是在没有塑料的几千年里,古代的养蚕人也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用水稻秸秆扎成一束一束的立在蚕扁里,让蚕爬到上面结茧,因为秸秆束的造型像山,所以成蚕上秸秆结茧的这个过程又被称作‘上山’。
这边的春蚕在结茧,旁边蚕房里刚刚孵化的夏蚕还是蚁蚕的状态,悄声进入蚕房,仔细倾听还能听到蚕宝宝们沙沙的吃叶子声。
养蚕已经进入规模化,好歹第一个集中蚕房是有了,也证明这种全人工养殖的模式是可行的,可是对于蚕丝的织造技术,罗冲还是不满意。
第一代蚕丝织布机还是用飞梭织布机改造的,但是目前却只能织平纹的白绢,就算是后期染了色,那也是平纹的,也就是纯色的蚕丝布,这样的蚕丝穿在身上,顶多也就是亲肤性高一些,但罗冲还是觉得,这样的丝绢达不到心目中对于顶级丝绸的定位,想当年名满世界的中国丝绸可不是这么low的。
想想前世那著名的蜀锦,人家织出来就是带花的,而且还不是后期的印染,而是直接织出来的图案,那样的布才算的上真正的精品。
纺织业的布料按照图案颜色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就是先织后染,虽然染的方法各不相同,但也都是一个意思,另一种就是先染后织,这种方法就是直接把纱线染成彩色的,然后再用彩色的线直接织出带有图案的布。
这种办法用普通的织布机也能织,但是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