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要不然做火炮吧(4 / 5)
首先是生产效率高,然后质量也更好,可以直接把泥模翻砂这两种铸炮法甩出十八条街。
铸造火炮起初就一直用泥范(泥制作的模具),但是泥范只能一次性使用,用完直接毁掉重做,材料倒是不贵,关键是它浪费时间,用泥做模具要先用湿泥巴塑性,然后还要阴干三个月以上才能使用,效率低的一匹。
如果没干透就拿来用的话,在浇铸大炮时,高温的铁水就会使泥范里的水份快速蒸发,然后形成水蒸气混入铁水之中,最后在炮身里形成大量密集的气泡,这就是所谓的蜂窝状炮身,放上几炮就炸膛了……
铁范就没这些缺点,可以直接用生铁浇铸模具,这样就不用担心产生气泡的问题,然后再把铁范做成一节节的形状,每一节之间用卡笋来固定,既可以方便拆卸,又可以快速重复使用。
不过这依然不是铸炮工艺的极致,铸炮最好的工艺,使用铁范只能算成功一半,另一半点睛之笔被称作‘芯冷’。
使用钢铁制造器具有一系列很重要的工艺,被称作淬火和回火,铸造火炮也不例外。
铸钢火炮应该怎么淬火?直接扔水里或者扔在油里?那是不可能的。
火炮的淬火方式要从内而外的进行,从炮膛向外壁逐层降温,这就是所谓的芯冷技术。
结合铁模铸造,工艺大概就是这样的,先弄一根空心带管子的芯模,然后外面再套上一层身模,等钢水浇铸完毕之后,待其自然冷却至红热状态,然后开始往芯模的管子里面灌凉水,使炮膛率先降温。
众所周知,大部分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钢铁也不例外,所以火炮的内膛率先降温之后,炮身就会从内向外的快速冷却缩小,收紧。
于是用这种芯冷工艺铸造的火炮,就会自然产生一个向内收紧的应力,整个炮管都在紧紧的向炮膛内部压缩,抱紧,比直接再外面加多少个铁箍都更管用。
而且由于火炮内壁率先降温的原因,炮膛经过淬火之后硬度也会增强,炮身的强度也是从外向内逐渐增强的,这样经过硬化处理的炮膛,耐用性也可以直线上升。
当然,这样还不算完事,必要的打磨工序还是不能少的,但是铸钢的大炮在没有机床和砂轮的情况下,打磨也是个比较困难的工序。
据罗冲对这方面的了解,铸造火炮的外型打磨方式,一般都是在刚铸造好的时候,趁着火炮还处在红热状态,硬度还没那么高,然后赶紧用刷子刷,至于炮膛,这个就只能用镗床来打磨了,要不然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