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穿越中世纪054(7 / 7)
镜业商人写了信。没别的意思,就是让朋友能赶在消息传过去前,将手中的制镜产业脱手,这能最大程度避免损失。
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同时多人在脱手手中的制镜产业,精明而嗅觉灵敏的同行们肯定会注意到。再然后,就是秘密不再是秘密……
不过正如那句话所说,‘世上的悲喜并不相通’,一些商人最近就满心欢喜地来到了特鲁瓦,其中甚至包括尼斯商人、纽伦堡商人。他们来是为了下订单,他们也要购买‘布鲁多巨镜’。
除了个别实在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多数下订单的商人其实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要带着‘镜子’去瓦松以外的地方销售。要知道,参加王太子婚礼的多是瓦松本地贵族,国外的贵族虽然也有,可相对较少,估计布鲁多巨镜的影响力发酵还要等一段时间。
而且就算消息传过去了,没见到实物,那些大贵族恐怕也不会轻易去到异国他乡订购一件价值1000镑的商品(只算镜子本身,还没算镜框呢!)。这样一来,就给了他们这些人做中间商,博取利润的操作空间。
到时候他们将镜子拿去给那些潜在买家推销,有一部分肯定会心动,想要加价出售想必不难。至于说心动了的买家自己派人来特鲁瓦下订单,不叫他们这些中间商赚差价——一个是,一来一去要花不少时间,而那些有钱的大贵族哪里是愿意等待的人?为此多花一些钱也多的是人接受。
更何况,商人还替他们承担了一份风险——从特鲁瓦出发,运送到瓦松以外的地方,运输费用就不低了。更何况,以如今各地的治安,谁能保证镜子就一定能安全抵达目的地?
或者,就当是一路上安安全全的。可那么大的穿衣镜,那么薄,运输过程中磕碰到了,碎掉了怎么办?
考虑到这些,远方的买家给‘中间商’们一些赚头,也是理所应当的。
至于‘中间商’们,他们本来就往来于各地宫廷,运送各地物产。现在运送穿衣镜就属于是顺带的,除了玻璃镜算是比较娇贵的货物,一定得做好保护,一路上得轻拿轻放。这个实际占空间不大,重量也有限的高价商品,也并不会增加他们多少成本。
这样一来,那部分赚头就很可观了……难怪他们一下动作这么快。财帛动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