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穿越中世纪137(4 / 7)
少利益在其中。真要是任由皮匠在河中倾倒生产垃圾,别说是堵塞了,就是导致河流不畅、通航能力下降,那都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
所以市政府管的还挺严格的,就算有一些人时不时还是会去偷偷倾倒垃圾,也不会超过玛恩河的自我恢复能力。
“河流清理还不错,那么,调整工坊的布局,做的怎么样了?”看到清运车、清淤船来来去去,路易莎想到了什么,询问身边的拉尼市政府官员。
说到这个,官员也是一脸无奈:“殿下,您该知道的,这件事儿很难,非常难。要让那么多人改变自己的经营场所,这实在是……”
虽然说,此时的人们也不是傻子,除了同一个行业的人往往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社区外。像是皮货加工这种尤其容易污染的产业,都会放到城市的下游和下风口。但谁让一开始聚居时,总有缺少规划,有些随心所欲呢?
所以这时候再看,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了!
普通城市有些不合理也就算了,城市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之前路易莎在特鲁瓦等城市做改造,也很少需要调整经营场所的,这就涉及到产业搬迁,甚至拆迁了!那难度太大了,同样的成本和心力放在别的改造项目上,在此时无疑是更有‘性价比’的。
问题是,整个拉尼城太乱太脏了,臭气熏天。城市的这种‘不合理’不是癣疥之疾,而是真正的膏肓之病……
路易莎也知道官员尽力了,所以没说什么,就盯着拉尼城的地图陷入了沉思。地图上用不同颜色做了标记,主要有三个颜色,分别是蓝色的普通区,绿色的皮匠家庭居住区,以及红色的皮货加工区。
按照路易莎的设想,普通区就和普通城市一样就好了,不同的社区林立,服务业穿插其间,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绿色区则是一个纯生活社区,从事皮货加工的家庭在此生活,没有其他产业在此,最多就是点缀一些服务业。
红色区就有后世高新技术园的样子了,都是皮货加工的‘厂子’。
之所以要改变现在家庭作坊常见的‘前店后家’模式,一方面是为了让生产区更集中,不至于因为家庭生活区也在,又臃肿扩大很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从事皮革加工的家庭,同样能享受到城市改造的成果。而不是其他地方光鲜干净,却将他们直接一起扫进垃圾堆了。
至于为什么要单设一个绿色区,而不是直接将这些皮货工匠和他们的家人投入到蓝色区,做一个普通居民。一来是尊重此时的聚居传统,其次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