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穿越中世纪164(1 / 7)
看过纺线之后, 织布之前的工序就只剩下一个络线和整经了。
外行不懂这是做什么,但说起就很简单了。络线是将纺线时卷到卷线杆上的纱线,卷到卷线板或者络车卷线轮上, 目的都是为了使纱线卷出圈径一致的线捆。这样,很容易就能确保取下来的线捆规格一致,而且系成一束一束的,清洗、染色、上浆也方便。
络线完毕, 清洗、上色、上浆之后(如果选择在这阶段做这些工序的话),就可以制成规格分量一致的纱锭了。当然, ‘纱锭’说的高大上, 其实还是换一个东西绕线而已。一般会用小木棒样式的纱轴绕线,纬线纱轴得安在织机的特定位置,还得调整排布好,这个过程就是‘整经’。经线则简单一些,纱轴安装到中控的梭子中就行了。
经过了堪称‘漫长’的前期准备工作,到了狭义上的‘织布’工序, 反而比较简单了。不过就是操作织机,梭子带着纬线由左向右,筘子一上一下压紧纬线,然后又是踏板一踩一松打开相反的滑道,让梭子可以再由右向左——之后就是一直重复这个过程了。
路易莎注意到,织场的织布机基本是两人操作一台,这是用了现在正流行的‘四轴织布机’。这种织布机能织造更复杂的花纹,关键是幅宽也更宽, 就导致必须得两个人操作——如果不是两个人操作,别说很难顺畅操作了,就说那个幅宽, 也会让一个人两只手难以来回倒腾梭子了。
大概也是觉得,织布这个工序太‘主要’了,反而没什么可说的。路易莎在参观织场时,毛纺织行会的人也都没有说太多。最多就是路易莎对一些特定纺织花纹感兴趣时,会在一旁适度做出解释。
“……多添加了综片和踏板后,就可以通过调整经线,织出一些简单花纹了。譬如菱形纹、斜纹、人字纹……您看,就是这个,这就是综片,挂在框顶上呢。”
相比起‘乏善可陈’的织布环节,倒是之后的‘整理’工序,有不少对路易莎来说算‘新鲜’的东西——的确‘新鲜’,当初她是在普罗万参观过那儿的毛纺织工坊,但也就是织场那个部分,其他就没看了,毕竟当时她也没想着动纺织业。
‘整理’的工作,是从修整刚织完的布料开始的。维尔德先生让路易莎可以近前看刚刚纺织完毕的呢布,不需要他开口说什么,路易莎也很容易看出来,这和自己平常买到的呢布很不一样。
一些洗羊毛、梳羊毛时都没有去除的杂质留在了纱线中,现在出现在布匹上,就是一个嵌上去的小瑕疵。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