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穿越中世纪173(6 / 7)
用纺纱机纺纱,这也是新鲜事物,她这里给出的工资,等于是第一粒扣子。只要不是太不合理,后面都有惯性照着走下去,而这对纺纱工是有好处的。
纺纱场按周付给报酬,每个礼拜基础报酬就是12芬尼。
如果是过去手工纺线,即使是最有效率的纺线女,一天计件所得也就是一个半芬尼的样子。一个礼拜即使休息日也不休息,也才10个半芬尼!再考虑到这种每天赚一个半芬尼的纺线女,往往从天亮做到天黑,中间出了吃喝拉撒几乎不干别的,就更比不上纺纱场。
纺纱场这边,到底不比在家做工,来去都有固定时间。在家纺线,说的好听叫弹性化工作,说得不好听,就是吃喝拉撒以外只剩下工作了!连稍微摸一下鱼都不能够,因为摸鱼少的产出,都是自己的损失。
事实上,大多数全职纺线女,都做不到一天赚一个半芬尼,这一行平均每天只有1个芬尼的样子。然而就是这1个芬尼,布商还经常拖欠着给呢!
在纺纱场的话,杂工都能挣每个礼拜10芬尼,这就和最好的纺线女差不多了——这个活计预计着是给半大孩子做的。工作量不算大,孩子也能做的来,而且孩子钻到纺纱机下取纱,还更方便呢!
至于说纺纱工们,如果自己负责的纺纱机这一礼拜做得比较好,出的纱线比预计还多,还能拿奖金……当然,就算拿不到奖金,只说基础报酬,就比她们之前强了,还不用担心拖欠工资什么的。这种情况下,用脚后跟想,她们也会选择进纺纱场啊!1
“罗斯先生,那个,我听说,纺纱场还要招收梳毛工……”就在罗斯对纺线女的学习进度表示满意的时候,一个在旁休息的纺线女走了过来说道(只有两台纺纱机,大家都是轮流练习使用的)。
罗斯先生不用听她后面的话,就知道她的意思了,没有一口答应下来,只是说:“这件事儿还要再等等看,我当然愿意先关照你们这些纺纱工,但已经答应优先雇牧民家庭了,你家可没有放牧羊群,给纺纱场提供羊毛。”
这个过来请求罗斯先生关照的纺线女是个寡妇,膝下虽然有好几个孩子,但丈夫死的时候孩子们都小,丈夫也没有个亲兄弟。那种情况下,是无力佃租之前家里佃的土地了,所以大部分土地都被收回了。只有菜地还留着,种一些自家吃的东西外,还搭了鹅舍养了几只鹅。
家里主要的收入都靠这个纺线女纺线,不只是她,她的两个女儿也和她一起。只是女儿们人小力弱,再加上要照顾家里的菜地和鹅,不算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