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老爷子他飒爽又威风 > 第19章

第19章(3 / 6)

配套设施自然都算在内,如此,只一个角的工程量,就能先养活失去田地的佃农们。

等族学那边的改建工量一算出来,崔氏的招工贴就挂出来了,这下子好了,那些搬离了原住处的百姓们,也有了另外的来钱活计,因为超配合的搬离态度,他们比城区其他门的百姓有优先录用权,崔氏摆出来的招工处,就看他们人头攒动的抽签子登记工种,会攒各种手艺的,如木工、泥瓦工、种花种树小能手等等等等,都是最好派活的一类,挣的也最多,那什么也不会的,就去挖湖挖池挖沟渠,抬上抬下搬东搬西出体力。

仅止三五天的时间,就感觉整个滙渠县都动了起来,崔氏大宅与县衙一样,都建在地势高的北城,只不过县衙占了正北向,崔氏朝向有些偏东,也是迎日头最好的一个地理位置。

本来县衙的占地属中等,官造的规模都有建制,大了逾矩,小了不体面,按一般官老爷的居住习惯,前衙办差后衙生活,但若遇上个讲究的官老爷,就会另置了宅子安顿家人,两处一并,便也能称得上县上房产第一等。

然,滙渠县的例外就在于,是先有的崔氏,后有的县衙,前面说了,这是块类盆地的山凹子里,本来是没有官家在这里设衙的,老早这块地方叫滙渠沟,官税都派不到这里来的三五散落户,等崔氏举族搬过来,用一笔当年看来可观,如今算起来简直跟白捡没两样的银钱,买光了这里的几乎所有能耕种的地后,官家一看,哟嗬,这地方以后可算有田税可以收了,那行吧,设个衙吧,于是乎,滙渠沟就变成了滙渠县。

崔氏就在这段的时间差里,找了个位置不错的地方,开始修房搭屋,人多屋自然得多,尤其族长大宅,那修的叫一个宽敞,导致后来的官衙除了将门脸修的气派些,整个占地面积怎么也追不上崔氏大宅,这下子县衙那边不干了,派人指责崔氏当年的当家人,说你怎么能用这样的方式打官家的脸呢?赶紧拆些建筑,让些平方面积给衙里,好歹维护一下官家的脸面么不是?

可当年那时节,官家远在京畿,早管不到这犄角旮旯的一块地了,只是现官不愤自己住的比人窄而已,崔氏当年那族长也是个低调人,为了熄人火,又想保住新修的宅院,想来想去,算了,那临着江河也引不出个水渠来的云岩山,就当个赔礼献给官家吧!

如此经年,大宅的位置和规模,就一直隐隐的居在县衙之上,哪怕县衙后来几次翻修,都没能在建筑面积上超过崔氏大宅,这也是整个江州独一份的官居民房倒置了,不引人关注,大概还是因为这里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