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3 / 5)
说朝廷进来的大人强征暴敛,枉顾国法,私捉了他们家老爷严刑拷打。
毕衡觉得北境出来的官们,都太过依律办事了,一点不知变通,连累他也跟着受指摘,每天尽扯在鸡毛蒜皮的事内,一点正经政务没干成,气的火烧火燎的。
崔元逸的到来,让他终于揪住了机会,只暗示了一两句,这小子就懂了。
暗戳戳的拉了银钱笼子藏在码头仓库里,不动声色的瞒下了那处晒盐场的事,然后,他捏着这处藏金点,去与武弋鸣、王听澜交涉。
毕衡的目地只有一个,就是有意识的叫王、武二人觉得,让更了解江州局势的崔闾来问,才有可能打破这种僵局,这处藏金点,就是受崔闾启发下寻到的,给他们看到成效后,才能在心里认可崔闾的能力。
尔后崔元逸又以雷霆手段,收拢了那处晒盐场,将里面制好未来得及运上船的海盐进行封存,顺着里面灶户的口供,摸到了几家私盐贩家,又通过私盐贩子,找到了另一处晒盐场。
在崔闾大力在滙渠修路凿渠引水的忙碌里,崔元逸已经拽葫芦般的扯出了一串人,并且这所有的功劳,都冠在了一句,“经由父亲的提点,才有如此收获”的话上。
有毕衡在后面打掩护,整日里宿在码头上的崔元逸,就是怀揣着巡抚金令的小大人,再加之水上船只通航的消息,保川府那边的码头上,已连日聚集了诸多前来观望的百姓和商家,有嗅觉敏锐的,已经开始收购左近船民家的小帆板,准备趁势捞上第一桶金,消息飞一般的在保川府城内穿梭,武弋鸣守着出城的关隘口,半刻不敢放松,江这边的事就交给了王听澜处置,三个人陀螺般的转了半个月,终于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
在江州这片地界里,没有个地头蛇般的人物,根本玩不转,本来抓住的几家,若能策反一家也能行,可他们利益交缠,互相监督,谁也不敢倒戈,同生共死的决心非常强,又知道新律不动刑的事后,更不把王听澜的劝解放在心上,于是,好像,他们就只有一个人选可用了。
崔元逸就是在这个时候,交上了一份私盐贩子的名单,以及毕衡从旁指点着,以不经意的口吻,咬出了南沽口晒盐场藏金点的事。
燃眉之急得解的松快,莫过于心弦紧绷到极致,就快要断了时,王听澜知道凭自己的能力,确实审不动这帮人,最后跟江对岸的武弋鸣一商量,就定下了请崔闾帮忙的想法。
毕衡就以不能白叫人跟着忙活的意思,且人家父子俩冒着得罪全江州豪绅的危险,甚至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