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2 / 10)
,她们挥汗如雨的身体里,充满了对日子好过的期许,脸上虽被灰尘浸染,可累了一天的精神依然饱满,连背上的孩子都显有哭闹不止的,手里抓着茶食啃的那叫一个香甜。
那都是崔家几个儿媳亲自监督着做出来,特指了专门发派给带了孩子的,十龄童以下的孩子,只要出现在工地上,就都发。
崔闾早之前就交待了,孩子们吃不了多少,再来多少孩子也不必苛刻,更不许学那恶煞般的人去驱赶,叫他发现了,打一顿撵出崔家,是以,给孩子们的吃食,都是精粮制的,这就更加激发了妇人的行动力,令本还开展困难的妇协工作,瞬间就容易了起来。
孩子,是每一个母亲的软肋,只要将孩子的需求也算在成人的劳动报酬里,尔后再与她们普及家庭地位或权利等事,无论她们肯不肯听肯不肯做,这就是从入耳到入心的过程,怎么就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新政普及案例呢?
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点点做嘛!
到少李雁的挫败感是没有了,最近干活(走家窜户)更有劲了,虽然不免有被某些人家里的男人轰出来,可更多的是愿意听她说话的女人了。
说着话,马车一点点的往前挪,沿路都有干活的百姓冲他们点头微笑,问崔闾好的声音此起彼伏,一声声的大老爷里,满含了重重感激,在这秋冬交接,农闲坐吃山空季,这一城的翻建修砌,并不会被人认为是压榨霸凌,而是可以令他们安稳度日的活头、奔头。
有奔头,日子就有希望,所以,马车上从京里来的几人,都看到了破衣烂裳下,百姓精神面貌的焕发。
崔闾声音清浅,“乡下人,衣能蔽体就好,新衣裳好料子的,一年可能也就做一两身,有的人家都是旧的叠旧的缝缝,习惯了,给衣裳总不如给钱实在。”
李湖庭和林枫都是寒门出身,二人最懂这里面的辛酸,乡里人家,谁出门干活肯穿好的呢?磨破了心疼,弄脏了也不想,倒不如穿身缝补的破衣服来的舒心,干活也不必有顾虑,因此,听了崔闾的话后,纷纷跟着点头,“是及、是及,崔大人是个体恤的。”
沿途三里地,不时就有从云岩山运碎礁石过来的独轮车,也有背大竹篓和赶牛骡车的,总之,所有能用的工具都用了,却一天也实际铺不了百米。
原因就是,崔闾要求将官道拓宽成了双马道,原来只单车能过,偶尔遇上需要交汇车时,就得看双方的身份实力人数了,人多马壮的那方自然有权利占道,人少势弱的那方,则要么卸车要么翻车,总之都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