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5 / 8)
是,想要吸人眼球,就得搞些稀世的东西,否则钓不来大鱼。
把鲛珠放出去的目地也是如此,否则就崔闾的心思,是想收起来置换自己,原府宅底下的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的。
太上皇都说了,他可以随意处置那些珠子,里面当然也包括鲛珠,但最后,他还是搬了一箱子出来,作为吸引贵妇们眼球的爆点,准备陆续投进拍卖场。
拍卖场这种拢财模式,早两朝就有了,物以稀为贵,一样东西被炒上了天价,要的人多了,难免就有人另想奇招,于是,聚福楼这种地方相应而生。
商贾的奇思妙想,都用在了经商一途上,从投花选花魁,一枝金花百两起步,用的也是竞争机制,是以,两人对于运用拍卖竞价之举,俱无异议。
现在要烦的,是地点设在哪里。
本来在江州乃应有之义,毕竟东西全是江州的,利用此一波人气,给江州吸引些商业投资,带携府内百姓就业问题,是最好的选择和安排。
可坏就坏在,现在江州各处地底都在发掘地墓,全州府百姓,现在有基本一半人,都受雇于衙署,做着清理地下墓城的工作,以及刚刚从地底搬上地面的遗族子们,两万多人的安置工作,也是将整个衙署吏员忙的团团转,夏信然他们自觉身份不合适,递了请辞表,都叫崔闾给打回去了。
想撂挑子走人?
都给本府将活干完了再找机会,来秋后算账。
于是,几个县令,只能按着各县所在的地墓口大小,自行分配着搬上地面的遗族子们,而原地面百姓呢?那叫个好奇。
他们居然一点没发觉,自己的脚底下,居然还另外生活着一群人。
哎哟,怪不得老觉得自家房底下,有老鼠样的东西在悉悉索索呢!
这群刚从地底下挪出来的遗族子们,那也叫个战战兢兢,抱着自己仅有的财物,缩头缩脑的任人打量,能依靠的,就只有与他们身份一致的夏信然他们,遗老会被一锅端了,夏信然他们这一批新兴领导者,就成了他们隐形的头。
崔闾也非常遵守承诺,给了夏信然在州府内便宜行事权,也就是,他可以按照遗族子们的个人想法,为他们在本州各县,挑选满意的住址安家落户。
当时人排着队的从地墓里出来时,一个个如惊弓之鸟,因为常年缺少阳光,又生活在阴暗处,皮肤是不正常的死白,大多数人都瘦的皮包骨,且有一大半人的眼睛都不太好,年过四十的,竟然大部分都半瞎了,孩子们也一样,能活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