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6 / 8)
多年,多余年月只能维持在前三而已,实在是不孝且愧啊!”
若得不到你博陵崔氏财富支撑,可能前三都要在此代终结了。
崔闾眯眼,替他接下了闷在心里的潜台词。
屋内茶香四溢,杯盏相扣,崔闾应对的一派谦和,与崔仲承道,“祖上余荫为其一,后辈优秀,人才辈出为其二,能得明主赏识重用为其三,范阳卢氏若不是趁时机进了一位入文殊阁,他家未必还能稳居世族谱第一,尔等亦没有必要过谦,我族千年屹立,其间沉沉浮浮多有世事之因,如机缘到了,未尝不能再攀世族高峰。”
崔仲承讶然抬眼,显然没料眼前人竟然说出如此见地,他来前一直以为,这避居山凹里的所谓族叔,只当是踩中了今上的喜好点,靠投机取巧赢得的高位,没料,竟然肚里也有真才识学。
几句话,一些深入浅出的见地,就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家学渊源,显然,博陵崔氏在教养子弟这方面,没有因为地域的关系,而行懈怠之情。
崔仲承再次拱手,态度更加谦逊,“族叔说的是,兄长在京中斡旋日久,越发觉得各族际遇当真时有定数,非我族不敌他门子弟,实也有……哎,倒叫族叔见笑了。”
崔闾摆手,浑身舒展出一副随意之态,语调里慵懒中带着定鼎之姿,哼笑道,“我知你们目下的困境,非我族中子弟不够优秀,只在当年投诚的先后手而已,这点范阳卢氏就比你父亲强,果断且有豪赌一把的冲力,所以后来事实证明,他家赌对了。”
太上皇攻入京畿,前朝的闻、关两位阁老自当戮首悬尸,彼时范阳卢氏、清河崔氏,以及弘农杨氏,都有机会入主文殊阁,可后两位犹豫了,就一日夜而已,就叫范阳卢氏登了先,摘得文殊阁首辅一职。
崔仲承面露尴尬,他父亲当时确实心存顾忌,也是对大宁武皇帝后继无人的忧虑,怕这王朝不长久,哪知道武皇帝不走寻常路,竟然立了义兄之子为太子,为新朝国祚永继。
就这一迟疑,往后多年便步步落后于卢氏了。
崔闾仿似没见着他脸上的尴尬似的,点着桌面道,“虽我博陵崔氏一向以耕读传家,可到底与你们清河崔氏乃一脉相承,我在江州机缘巧合得了圣意,本为我族中子弟谋求际遇发展,奈何这些年来,族中因为祖训规避,子弟在功业上竟难以为继,哎,说来也是不怕贤侄笑话,继任江州府台愈久,竟越发的无人可用,族中家下,想有能在官场上助一把力的,不知得等多少年,叔父这厢也愁的很呐!”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