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3 / 7)
然后,各县令名下,都或多或少的有了自己的店铺,甚至为了自证清白,他们还互相交差着,在对方的辖区里开,就你监管着我的店子,我也监管着你家商号,而邻县经营,也调不走太多家下仆从,就只能花钱从当地招,就又带动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如此运转,不说经济腾飞,至少短期内给迅速盘活了。
到此时,各县令才回过味来,一个个在心里惊叹,府尊大人是真高啊!
那江州早前什么样?除了州府一地繁荣,各县根本没有经济来源,全靠百姓种的那点东西,自发组成的小集市,初一十五开两日,地方财税差到县令都无能为力,等崔闾接手,光开发州府就够忙的了,各县镇里根本顾不过来,派人调查一番,发现县上仅有的几家店铺商号,全都背靠着官衙关系。
如此一来,普通百姓既没财力,也没门路,再鼓动,短期内也盘不动,于是,干脆放开了对官员经营的辖制,让他们自己凭实力盘活自己地盘上的经济,只要有铺子开,自然就需要劳动力,一家开,十家跟的,自然渐渐就能带上来了。
果然,官员一动,那些观望中的乡绅小财土也跟着动了,都不用再多废唇舌,他们自己就知道找门路做生意,将手中的银钱全流出去带动经济。
一切向好,人人干劲十足,对于这个带着他们往富里奔的府尊大人,那是从心底里发出的敬意。
怎么能有如此大格局的人呢?眼光长远,运筹帷幄,便隔数百里外,仍能挥斥方遒。
一时间,崔闾在江州官员心中,似有被神化之向。
无他,江州府城建的太好了,以衙署为中心的主城区,和以临江别苑为分界线的外城区,目前都属各项设施最完善之地,商业和居民区划分清晰,白日街道人流淙淙,夜间市集摩肩擦踵,虽废了入城税,可治安管理和街道清理费一收,这每日间衙署流水也能抵了各小吏的轮班费,连招的巡逻兵们,都个个干劲十足,盯扒手和拍花子的还有另外奖励,整个府城近乎有了夜不闭户的盛景。
百姓对于府城在建的,和已经落成的房舍,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房价在飙升,而最令人感到欣喜的,是有别州富贾过来置产了。
江州地不大,又有遗民上涌分田分地一事,崔闾早就说过,地不卖、田不卖、山也不卖,那么能生出钱来的,就只有新盖的房舍,产权设置一百年,足够令那些花了钱的巨贾安心。
三代贫、三代富,一百年足够他们为未来三代内的子孙考量了,再远,谁知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