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番外五(2 / 5)
挂冠而去,显出了本质上的区别。
寒门官员那边,在用这条消息,来试探他的底线。
“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一天天的不想着怎么提高政绩,就爱在朝堂争个高下,显得他们。”
太上皇啪一下扔了手上批阅公文的笔,长腿一蹬就起了身,整个人戾气横生,竖着两条眉毛厉声道,“朕最恨事后摘桃之辈,早前有朕跟皇儿在背后支撑,护的他们没被打压干净,现在能喘口气了,却不知报皇恩的加紧朝堂公务,竟在这里搞小动作,意图染指朕之辖地,他们既然勘破了你的身份,难道不知动你就是跟朕对上?试你底线,不也在试朕之心?”
他现身了,依皇帝的性情,无论是孝道还是大义,皇帝都得明旨亲迎他归京,那些人是开始担忧他归京后,跟皇帝的权柄之争,亦或分配问题吧?
是怕他皇帝没当够,回京与皇帝分庭抗礼,重夺皇权?
真真是以小人之心了!
崔闾倒是挺淡定的,看着房里屋外,因着太上皇一怒而下跪的众人,身份上的曝光,令他不得不升起皇权仪仗,保川府的驻军以及北境帅府早前渗进江州的亲卫,现在都拱卫在他身边,组成临时仪仗队,现在整个衙署可以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令来来往往汇报工作的僚属,都小心的垫着脚走路,生怕失了仪态而获罪。
尽管太上皇不是个酷厉暴君,可能在他眼里是个挺讲理的人,然而就他前几十年的名声来说,光余威就能震的人心颤,更何况本人现了身后的天威君仪,更无人敢捋其虎须,撩其项背。
嗯,现在江州、保川府两地的官民们,都可以用夹着尾巴做人来形容,混乱的战事结束后,毫无水花的就过渡到了事后的平静期,中间起的波澜只有打捞江中尸体上岸时的一点骚动,过后不稍片刻,市井民生就恢复了日常。
也算是消除恐慌,安定人心的一大杀器了。
太上皇恨声恨气,为那些想趁势而起,摘果子的寒门士人,觉得他们背离了自己扶持他们的初衷,但见崔闾一副意料之中的模样,又不由生了些许挫败之心,插着腰仰天长叹,“人心呐~”
欲壑难填!
崔闾吹干了墨迹,将刚刚批阅过的公文撂在一边,这才抬眼看他,声音不疾不徐,“早该料到的,世族与寒门,从来势同水火,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侵蚀东风,不过就是大家轮流坐庄而已。”
所以,千百年来的这种制度,皆在朝代更迭的过程中,不断上演、改进,至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