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匠人(11 / 12)
子的是你吧?不能收我们的重礼了,也不能从县里贪墨了!
他慈祥地笑道:“可不敢这么说。大人一心为公,为福禄县着想,我们都是福禄县的人,哪能与大人讨价还价呢?”
关丞心说:呸!上回为了一个獠儿在我这里哭得就差上吊的是谁呀?
两人对望一眼,很友好地又笑了。
————————————
第二天,祝缨将他们又都招到了县衙,说出了她的计划——卖名字。
“福禄县要不在这‘福禄’二字上做文章,就浪费这个好名字了。”祝缨说。
其实也不一定是要卖橘子,但是福禄县这个地方,合适卖的普通产出太少了。稻谷?倒是可以称为“福稻”,福到,之类的。但是产量不高,总量不多,自己得吃,还得征税,它也不容易卖很高的价。
当地适合种植的土地又不多,能做工的人口也不特别多,不可能任何东西都能只以一个名字就占据高价市场的。
只能选少数几样,祝缨是刚好遇到了橘子,也就琢磨了这个东西。不是她不想琢磨荔枝之类的佳果,那玩艺儿太难保存了!
橘子这个东西,不说周围几个县了,隔壁府、隔壁州都有种的!要把这个特色的招牌打出去,得精心安排。祝缨找来这些人为的就是这个,她说:“先要在附近打出名头,试一试有多少买家、什么价合适。”
再说了,大家都种橘子,你拿个一样的货去别人家卖高价,就因你的名头?不是找打么?
祝缨的意思:“要有故事!要会讲故事!如果不会讲故事,就要不停重复……”
还有就是果子的品质问题等等。
其他问题还包括怎么样才能让本地的橘子“与众不同”与别家有所区分?不然极易被冒充。
祝缨把这些都给想到了,照她的安排,大家从现在开始行动,到今年过年的时候能过一个比较宽裕的年,然后维持下来。
顾翁道:“大人,请恕老朽驽钝,您既然有了这么个主意,何不做大一点?咱们宁愿多出一点路费,试一试,卖到京城如何?”
乡绅们交头接耳,都觉得顾翁这主意高明。
“要是能进到宫里,就更是身价百倍了,是也不是?”
顾翁道:“是啊。”
祝缨叹了口气,道:“你知道宫市么?”
顾翁愣了一下,宫市,就是宫里跟你买东西。有门路的,跟采买的人一起开花账,从皇帝身上揩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