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顾同(12 / 13)
你是乡绅之子,县衙里能有一张座椅,到了京城,你就与所有偏僻县城出去的年轻人一样了。是另一种……不是鄙视,是无视。”
赵苏一凛:“儿明白,儿不怕。”
“把你父母也请过来吧,要送你走,他们也是该知道的。再先告诉他们,我要安排种宿麦的事了,你要走了,这事儿就得你父亲亲自过来。”
“是。”
——————————
祝缨将县衙积累的公务看完,第三天,先打发了押粮官回程。
押粮官等人住了两天,再不想多住了。他们语言也不通,可恨这里的人还要嘲笑他们:“京城来的连官话也听不懂的吗?”
你们说的那是官话吗?!
天气也果然如祝缨所说是很湿热的,蚊虫还挺多。这还是县城呢,别的地方更不敢想了,烟瘴之地名不虚传。他们往庙里领了些施的汤药、凉茶,喝了几剂才感觉好了一点。
特产么,只有保存得不错的橘子算是比较稀罕的,这会儿已经没什么橘子了。十文一个,贵是挺贵的,但是稀罕,京城现在如果有橘子只会更贵。他称了二斤。
再就是一些只好在本地吃的水果,手下有个傻子连吃了两把荔枝,给自己还吃上火了!
押粮官决定:走!
祝缨送了他几贯盘费,将人给好好送走。
赵沣一到,她就将乡绅们请到了县衙,与他们商议种宿麦的事儿。水稻快到收获季了,收完水稻略一歇,就该犁一犁地,种麦子了。
之所以先召集乡绅,是因为他们有更多的田地,又自带耕牛,本身就比较会安排耕种收获的事宜。试种期间种田已够耗神的了,让她再组织小户散户、再给他们借耕牛,也是不太现实的。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亏得起。普通农夫忙一季之后回收种子就得上吊,乡绅扛得住、赌得起。
祝缨召来所有的乡绅,道:“今年我种的麦子你们都看见了吧?”
乡绅们不知道她打算借他们来蹚河试水,都跃跃欲试:“是!大人只管说,怎么种!”
祝缨说:“麦种我出,有收获后,你们只须还我麦种,其他的都归你们。”
乡绅们都笑了,公廨田的产出他们都是看见的,多一季的收益,妙啊!
祝缨道:“我向朝廷陈情,五年之内,还照原来的租税收粮,五年之后,宿麦种成了,再加收三成的粮税,如何?”
乡绅们更高兴了,麦子的产量他们也有估算,全年产粮不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