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格局(11 / 14)
梅校尉道:“不错,领兵在外,还是谨慎些好。”
祝缨又给他许诺,以后如果南府有什么新的进项,梅校尉可以参与。梅校尉问道:“也是橘子吗?我那里的地,倒也可以种。本钱也有一些。并非我贪财,粮饷自开国初定了下来,这么些年了没怎么见涨啊!”
祝缨道:“懂,我们的俸禄也是。”
“俸禄还涨了点儿,”梅校尉公平地说,“又有田可免税,士卒的粮饷就千难万难,一加,就要加多少万人,啧!户部、政事堂一听就要摇头,每每只肯给一点儿。这里又不同于他们太平地界,剿匪人手不够时,还要自募些,粮饷我们自己就要犯愁啦。”
祝缨道:“我在一日,便与校尉共甘苦。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大人只管说。”
“请严明军纪。”
“哎?这话就不对了吧?我的部下绝没人乱来!”
祝缨笑道:“要有人乱来,我就该与校尉理论,而不是请求啦。”
“哦哦。我道又是谁胡说八道呢。”
“因我以后必有事要托校尉,不得不先讲明。”
“哦。什么事?”
“现在说了就不灵了,到时候校尉就知道了。”
梅校尉的胃口被吊得高高的,又得不到解答,只得带着一些钱囊将丰的好消息回营了。
————————————
祝缨一回来又是一番忙,才安静下来,京中公文的批复也下来了。
大理寺、刑部核准了她的判罚,司法佐、司功佐二人流放,这天,他们被拖到府门外各敲了二十板子,再上枷,一路被发配了出去。
府城里的士绅们都摒息凝神,很担心她又要拿谁开刀。不想她却不大动士绅了,她又去了一趟府学,看了学生们月考的卷子。再出了一道公文,公布了自己之前与四县的县令们“商定”的结果。即名额的分配。
祝缨一向有一个理念,得让人能沾着好处,才能将人捆得更紧。公文下来的时候,唯南平县议论纷纷,南平县的成绩一向是最好的,学子们便以为这是夺南平县的资格来给其他三县。他们联名上书,由学生里成绩最好的一个叫邹进贤的递进了府衙。
祝缨展卷一看,不由一笑。将学生们召到了府衙内,再命博士将学生们的籍贯一一列出。
邹进贤道:“大人,以此看来,四县是都有二人以上,仿佛没有改变。然而有的县只有二人,县内若推荐不学无术者入学,再以通识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