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文正 你听不到百姓的哭声,就听听他们……(7 / 10)
松年忍住了没打他,祝缨又想打他了:“当年为早日稳定朝局,是陛下下诏,到此为止的。再翻出来,就怕又有不利于陛下的言论再说出来。”
皇帝问道:“那怎么办?”
李侍中道:“两样,一,鲁逆为恶,二,陛下圣德。”
要证明皇帝的正义,除了不打自招式的歌功颂德,还得有旁证。刘松年早早地休致了、郑熹丁忧不上朝,并不想为皇帝负责,李侍中便将这几年朝廷做的好事都堆到皇帝的头上,准备明天上表。
祝缨则说:“陛下,京城流言能广为传播,可见是有漏洞。京兆府自郑相公入政事堂,就没有京兆尹了,得有一个,好好管一管。”
“不错!”皇帝切齿道,“自从七郎离了京兆,京兆就很不好!你们说,谁任京兆合适?”
祝缨道:“此事,还应该问一问丞相的意见吧?”
皇帝皱了一下眉,问道:“穆成周可以吗?”
刘松年极不客气地:“哈?”
郑熹一看刘松年在面前,也不吱声了,李侍中看一看刘松年的脸,也不敢说话了。为了王云鹤的事,刘松年必是憋着一肚子的火的,谁敢在他面前得意呢?
皇帝也有点不好意思了,太子脸上一红,穆成周吧,他也不大看得过眼。
祝缨装死。
皇帝道:“罢了,我再想想。你们回去写奏本,明天早朝要奏上。”这说的是李、祝二人,他又好言对刘、郑说话,希望他们回去之后“安抚”身边的人,让他们不要听信流言。
明暗两条线,皇帝认为自己安排得挺好。
祝缨也觉得自己安排得挺好。
要旁证皇帝是好人,那扶他上位的就也得是好人,当年宫变的时候,支持他的人也得是好人。比如,王云鹤。
——————————
次日一早,李侍中带着熬红的双眼来上朝,皇帝眼带期望地看着李侍中。
李侍中出列,奏了个近来京中流言都是无稽之谈,然后为皇帝说好话。说着说着,皇帝脸上带笑,李侍中忽然觉得不对味儿。
我这不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其他的大臣多少都听到了一点流言,再看李侍中这样,也都打着哈哈。皇帝正在敏感的时候,也觉得不对味,但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味。
整个朝堂都尴尬得要死。谁还不知道你们唱的什么歌吗?大家都陪着演戏。
李侍中越读越觉得自己这事儿没办漂亮,最后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