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7 / 9)
宓茶也不介意,对他鞠了一躬,安静地退了出去。
拜访完陆酉纹后,她回百里谷将这件事和郁思燕说了。
“价格倒是不低,都赶得上军犬了。”郁思燕思忖道,“先把机器送去边境测试,明天就可以在地方上征调民兵了,赶紧让[防卫部]把几个重度盲区扫了,省的出事。”
在郁思燕的建议下,百里族构出了专门的[防卫部],这是个非常年轻的部门。
从前的百里族没有大肆驻防练兵的权力,而今[防卫部]成为了百里族内最大规模的组织。
由郁思燕担任[防卫部]部长兼[参谋组长],陆酉纹为[技术组长],曾经负责财务部的一名百里嫡系调作[装备组长],而原先负责谷内外安保的弟子则任[陆地警卫组长]。
[空中警卫组长]一职被宓茶以“空军基地还未建成,空中力量还未成熟”为由暂时空了出来。
她不说,但大家都知道她还惦记着付芝忆。
如今新增了[后备组],郁思燕请来了一位锦大特种分院的老师担任,在巴城-陵城一线征调民兵,对其进行训练。
在边境戍守的问题上,郁思燕提出了“一村一牧三警”的构思,每个村子里配备一名牧师、一名九级以上的专业主警和两名十级的辅警,向边境驻民普及相关知识、传播百里族的思想理念,发动边民一起参与驻防。
下发的边境小组需要深入边民,主动了解边民们需求、调解各方矛盾,每日、每周都向组长进行汇报。
郁思燕告诉宓茶,边境戍防问题上,正规军是钉子,本地边民是绳子。
钉子扎得再多、再密也会有漏洞,每两颗钉子间必须拉一道绳。
基于此,郁思燕将对边境的管控模式称为“1+N”,即“一名牧师+主警+辅警”,该模式的下一步将再增添上“教师”一职。
“百里族太缺人了。”郁思燕对宓茶说,“雇佣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必须办学,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十分紧要。等手头宽裕了,你第一个要想着的就是学校。”
宓茶记下了。
跟着郁思燕学习了短短几周,她像是海绵一样源源不断吸收着知识,每天都充实饱满。
现在宓茶的生活节奏很紧,每天的行程都由一名刚刚毕业的女孩定制。
那女孩名为百里月,虽然年轻,但却是从禹国的首都大学行政专业毕业的,从大二起就是学生会书记。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