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1 / 5)
宓茶说做就做, 当天晚上就攒了局,邀请郁思燕和沈芙嘉一起吃饭。
饭桌上的气氛比她想象得要简单得多。
“财政方面呢?”
“建厂的方案已经通过了,再加上修理全国的传送线,一轮募捐后, 上周又问夏国贷款了九十八亿, 内阁正在商议划分给夏国的场地。”
“穷成这样可真算是没救了。”郁思燕垂眸抿了口酒, 又问, “这个月的凌汛情况如何?”
沈芙嘉摇头,“才开始一周,南方就死了三千多人, 失踪近万,等下个月全国都开始洪涝了, 预计伤亡数还得翻三四倍。”
郁思燕挑眉, “下水道也真就不打算修了?”
“被各宗族妨碍,下水道十年后也修不成。”
这类谈话宓茶原来是听不太懂的, 但坐在族长的位子上处理了一段时间的事物, 如今的她已经很明白郁思燕和沈芙嘉谈话的内容。
尧国的传送线已经数十年没有修理了,时常会发生传送错误甚至直接把人挤死的情况,拿到了北清的战争赔偿后,尧廷准备办两件事。
一是修传送线;
二是建办工厂。
但这两件事都耗资巨大,光靠北清的赔偿还不够,尧廷于是举办了募捐, 由各大宗族和官员捐款。
捐完一轮后倒是够了,可上半年的日常开销又不够了,于是只好问南方的邻居夏国借。
夏国以较低的利息借钱给了尧国, 但提出要求,要在尧国的南部免费建办自己的重工厂。
箭在弦上的尧国答应了这一要求, 和夏国签了约。
至于两人谈及的凌汛,这是宓茶这段时间处理事务中的头等大事。
三月中旬,尧南的凌汛开始了,很快尧北也会开始。
尧北的水系虽然远远少于尧南,但有一条贯穿东西的大河,名为墨河,也就是当时和北清交战的分界线。
北方比南方寒冷,根据预报,这条河流将在四月中旬发生凌汛。
尧国能力者稀少,没有禹国那样强有力的气象局,无法遏制灾情。
即便没有足够的法师,这种季节性的灾害理当有所防范,可根据往年的记录,尧国的下水道系统连每年都有的洪水都不能承载。
这样的状况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年年廷会上都提出要修下水道,年年都没能通过提案。
原因很简单,一旦修缮全国的下水道,那就得把全国各地的土地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