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国师 > 第189章 道衍的提议

第189章 道衍的提议(4 / 5)

第一个要负责的人是曹国公李景隆,第二个要负责的人就是盛庸,第三个是平安.平安和盛庸他们俩不可能再被文官集团所接纳了。”

  “这便是用平安和盛庸,去制衡二皇子的意思。”

  “而若是还不放心平安和盛庸,还可以让顾成老将军和张辅一同去,如此一来,又有了用倾向于大皇子的顾成和张辅,来与二皇子、平安和盛庸,三方来做制衡的意思。”

  道衍补充道:“当然了,顾成和张辅,仅仅是倾向于大皇子而已,事实上,他们听的还是陛下的话。”

  听完了道衍的话,朱棣眉峰紧蹙。

  道衍的提议真的很诱人,如果不考虑朱棣本人与平安、盛庸之间的恩怨的话,朱棣几乎马上就心动了,因为这对朱棣来说实在太具诱惑力了。

  朱棣咽了口唾沫,继续问道。

  “那大师觉得,是应该把老大派到北京,老二留守南京,还是相反?”

  “还有,不管怎么安排,大师觉得朕应该在哪?”

  道衍没有直接回答朱棣的问题,而是圆滑地说道。

  “只要平安、盛庸、顾成、张辅,这四个将军能够跟二皇子在一起,二皇子断无走偏激之路的可能.至于陛下在哪,臣觉得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应该谁与大皇子在一起?”

  朱棣继续问道:“道衍大师不妨直说,若是做制衡,谁应该跟老大在一起?”

  道衍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可以让丘福、朱能,与大皇子在一起。”

  朱棣点点头,这倒是万全的制衡之术。

  毕竟,说的如果直白一些,朱棣不仅仅是朱高炽和朱高煦的爹,还是皇帝,是君父。

  朱棣最重要的属性,是他的皇权。

  为了自己的皇权,朱棣必须去制衡任何有可能威胁到他皇权的人。

  所以,对自己的儿子用制衡术,对于封建帝王来说,简直是再正常的不过的事情,从古至今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值得感叹或者惊讶亦或是唾弃。

  朱棣思忖片刻,便觉得,道衍提议“用平安、盛庸、顾成、张辅,来制衡朱高煦;用丘福、朱能,来制衡朱高炽”是完全可行的。

  “话说回来,如果把老大和老二分开,也只是暂时解决了立储之争,立储这件事,说到底还是没有解决。”朱棣看向了道衍。

  道衍转动手中的念珠,淡淡道:“这便取决于,陛下想要什么样的储君了。”

  朱棣毫不犹豫地回答:“能有自己的主见,会处理政务,通晓军略,不受文官集团的控制,同样也不会成为勋贵集团的传声筒,为大明江山的正确延续继续掌舵护航。”

  道衍点点头:“如此说来,大皇子和二皇子,倒是都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人。”

  朱棣也是认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