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国师 > 第194章 有没有可能地球不是中心?

第194章 有没有可能地球不是中心?(3 / 4)

那为什么以前没人发现?”

  这个问题问得好,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人思考过天文物理的事情,却没有继续深入研究,或者研究了传承不下去,无法形成近代西方一样的理论体系呢?

  姜星火有些讥讽地说道。

  “因为华夏的科举考试,除了唐朝还考明算以外,平时都是考儒家那几门,所有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被吸引去参加科举了,平时都忙着去故纸堆里琢磨考评儒家的那些想法了儒家学好了,科举考试,可以做官,可以发财,可以光宗耀祖,可以封妻荫子。”

  “而天文学、数学这些,就是不入流的小门道、小学问,立志于走仕途的文人,最多空闲时研究一下,一般来讲,没人会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这种事情上,因为付出和回报显然不成正比,研究的再好一点用都没有,不能升官发财,别人也无法理解。”

  “所以,物理学自然就发展不起来。”

  事实上,就如同姜星火前世的时候,人们以财富为社会地位的衡量标志一样,不赚钱的,都是没用的,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在大明换成了当官。

  所以,根子上还是出在创新这件事,缺乏利益驱动上面。

  故此姜星火认为,如果要推广六门基础自然科学,进而推动制造力发展,那么相应的待遇制度,一定是要跟上的,不然光让人干活不给钱和地位等待遇,肯定是不行的。

  同时要说的是,之所以姜星火之前说华夏的天文学更像是社会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

  那便是不仅仅是皇权塑造了天文学的样子,同时天文学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皇权。

  中国人最开始理解的世界是天人合一的,是天文浸透到人文,浸透到庙堂,然后相互影响.华夏的天文学历史悠久,观测经验丰富,天文历法数据分析长期处于世界一流水准。

  但这不是华夏古代天文学的意义,这只是华夏古代天文学的附属效果。

  华夏古代天文学的意义是指导现实世界的运行,最简单的便是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面不是比喻,不是规劝,这背后是天人合一,是古人真的信。

  中国古代天文探索了天文知识,取得了科学结果,比如异常先进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但这个不是古代天文的要义。中国古代天文不是追求一个异常精确的天文模型,志不在此。

  所以,大明太祖高皇帝怒砸水晶刻漏,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个物理学,小友不妨讲一讲?”

  卓敬此时的心里,已经是非常好奇了。

  竟然能够解释星体运行的根本原因?

  实在是让他觉得,有些无法想象。

  毕竟华夏古代的天文学,都是只观测结果,记录数据,至于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