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国师 > 第290章 孤愤

第290章 孤愤(3 / 4)

料的那样,被原来的户部右侍郎卓敬升半级补上,而是本部的右侍郎王景补上了去至于王景空出的右侍郎,也是内部消化了,经过各方较量,朱棣最终任命了从刑部员外郎专任礼部员外郎不久的宋礼来当。

  宋礼今年四十三岁,是个有能力的官僚,也是一个很想坐稳自己侍郎位置,甚至更进一步的官僚。

  他也是第一个对朱棣表明了支持变法态度,愿意做变法马前卒的高级官员。

  但这封表态的密折多少有点怪。

  宋礼的密折里,先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感激皇帝提拔他当了礼部右侍郎,说自己绝对支持皇帝变法维新大明,但是有一点小小的、不成熟的建议,希望皇帝听一听。

  接下来,宋礼主要引用的观点,是《韩非子》里面的《孤愤篇》。

  “当涂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

  “是以诸侯不因,则事不应,故敌国为之讼;百官不因,则业不进,故群臣为之用;郎中不因,则不得近主,故左右为之匿;学士不因,则养禄薄礼卑,故学士为之谈也。”

  “此四助者,邪臣之所以自饰也。重人不能忠主而进其仇,人主不能越四助而烛察其臣,故人主愈弊而大臣愈重。”

  这就很有意思了,宋礼想要暗示皇帝的内容,就是说,变法是好的,但是您得防着有“邪臣”藉由变法的由头,篡夺您的权力啊!

  而且宋礼这个引用典籍,最妙的是,所谓的“四助”,除了学士,每一个都能对应上,但又没明说。

  什么叫诸侯不得不依靠邪臣?这说的不就是二皇子朱高煦嘛。

  百官呢?自然是荣国公姚广孝、户部尚书夏原吉等人。

  郎中(原指宫殿廷廊,代指宿卫人员),指的便是郑和了。

  而这些还不是宋礼操作的终点,宋礼给朱棣提了一个主意,怎么能确保变法是在忠臣手里进行,而不是邪臣手里进行呢?

  陛下莫慌!

  我是忠臣啊!

  我是您一手提拔起来绝对信得过的忠臣啊!

  我给您潜入变法派里面当卧底去!

  看着宋礼的密折,朱棣有些哭笑不得。

  宋礼这个人,朱棣是知道的,自幼聪颖悟知,好学有志,为人敏练,精于河渠水利之学,属于技术型官僚,而且人品很不错,相当地廉洁。

  跟他的顶头上司李至刚相比,其实名字应该反过来才对。

  但问题就在于,人到了某个位置,心境和眼光,就注定不一样了。

  当了右侍郎,就不想更进一步当左侍郎?当了左侍郎,不想当尚书?

  而宋礼正是因为敏练,所以才认为变法确实可行,所以才想到更高的位置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而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显然是捞不到更多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