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国师 > 第338章 双赢

第338章 双赢(3 / 4)

底活不下去的自耕农,直接舍弃了土地跟着乱军求一口饭吃.这种非常少,因为自耕农还有自家田土这个最后的财产,就是现在真的活不下去,贱卖土地总是能换钱续命的。

  最后,也是人员占比最大头的,就是彻底活不下去的佃农。

  佃农没有自己的田土,所以旱了一整个春耕,又涝了半个夏天后,很多佃农选择了直接全家加入了白莲教乱军,或是沿途被裹挟加入。

  士绅们的家里,普遍有着大量的佃农帮忙劳作.这是废话,“耕读传家”的意思是看着佃农耕地,自己在家里读书,总不能让士绅们亲自打理动辄数千亩的田土吧?江南的水稻田讲究精耕细作,在没有农业机械的帮助下,一个人干十几亩就已经很累了,一家中等体量的士绅,通常会雇佣数十乃至上百户佃农来帮助自己耕种。

  这也就意味着,士绅家里,同样也有很多佃农家庭加入了白莲教乱军。

  按照历史经验与惯性思维,士绅们对于佃农的大量逃离是不太在乎的。

  只要手里有田,还缺没饭吃的人投靠过来种地?

  等到民乱结束,士绅们不仅可以重新招募廉价的流民作佃农,更可以趁着这次民乱,兼并大量破产自耕农的田土。

  所以,民乱对于有丰沛粮食储备的士绅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士绅们一家带着护院,顶多百十口人,能吃多少粮食?关起门来过日子,外面乱个一两年,甚至改朝换代,只要自家的田土始终拥有,没几年又能富庶起来。

  而正常的王朝更迭,是很少有对士绅们的田土动手的。

  江南地区,从孙吴政权大力开发此地开始,到晋朝衣冠南渡,再到完颜构建炎南渡,再再到朱元璋建立大明,中间田土被大规模剥夺的变故几乎可以称作屈指可数。

  所以,江南士绅们天经地义地觉得,这次白莲教民乱,规模又不大,跟以前闹的乱子一样,不会涉及到他们的田土。

  既然不涉及到士绅的根本利害,那么允许朝廷处置参加白莲教民乱的自家佃农,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些参与叛乱的佃农,朝廷不可能白养着他们,大概就是两个出路。

  一种是当成苦工服徭役,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由国师和工部督办的江南各地水利工程。

  这是最符合正常思路的一种,毕竟江南水患成这样子,地方士绅不肯出钱修,朝廷总该出钱出人出力来修的,不然江南粮仓,还是朝廷肘腋之地,隔几年就闹民乱也不好看不是?

  另一种嘛那就是借项上人头当军功了。

  有些人暗暗想到,听说二皇子朱高煦是国师姜星火的弟子,或许,姜星火是在为朱高煦谋取利益。

  这是朱高煦那野蛮的武夫,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