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上课(4 / 7)
不甜了。
国师说的严厉,甚至把“调查实践”上升到了关系“变法成败”的高度,又着实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容不得他们不重视,毕竟是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和前途命运的事情。
王安石的青苗法之所以失败,主要便是因为下面官吏阳奉阴违,以至于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严重走样,可谓是丑态百出。
永乐变法,所用政策或许有的是相对激进的,但从姜星火政策制定者的本心来说,却无不是以强国富民为宗旨,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执行过程能不能原原本本地进行落地。
如果不能,那么是真的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毕竟什么好的政策,最后都要落实到人身上。
而眼下国师,似乎已经找到了走出王安石变法阴影的破解之法。
——那就是这个“无调查者勿发言也”。
大小政策,落地之前起码要做个调查,如此一来方能保证不走形,不被底层那帮虫豸蒙骗。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国师这‘无调查者勿发言也’的道理,倒是跟《朱子语类》里讲的一样。”有士子开口说道。
这一开口,剩下的士子也纷纷跟着说话,现场的气氛却是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黄子威作为本地父母官,倒也知道最近的庙堂风向,没用程朱理学那一套,而是来了一句荀子《劝学》里面的内容:“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嗯,这是最近朝廷在民间猛推荀子重回圣人之位造势的结果。
最近荀子的各种经典被国子监印刷所加班加点地翻印,在朝廷主流话语权的引导下,府州县等各级学校都开始了学荀子的热潮,官员们也都多少闲着没事扯两句他老人家的话以作潮流。
当然,这也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和反弹,这种舆论上的反弹,姜星火在江南还暂时感受不到那么明显,可他一旦处理完江南变法落地的事宜,回到南京,那么这种大规模的舆论反弹,一定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说刚才还是在正经谈公务,接下来的气氛,却有些偏学术了一些。
姜星火倒也没有制止他们把会议歪楼,毕竟一方面是这些士子在,有些公务方面的话就不好说了;另一方面,他也觉得自己刚才强调的有些过于严肃了点。
姜星火自己反而重新从朱高煦手里拿过了瓜,乐呵呵地看着他们讨论,也算是藉此观察一下,士林里到底是怎么看待自己尊崇荀子,并试图以科学来替代理学。
“国师不妨讲讲?”
“是极,国师能解‘太极’,可是足以成为一代儒宗的大宗师人物。”
“可不知国师这番道理,可是有个什么说法?若是有,我等也算是正经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