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陛见(5 / 8)
远比大明弱的多,到时候就有源源不断的战马通过贸易交易到大明,如此一来,大明低价卖出了棉布,卖的时候有的赚,等把战马买回来,不论是自用,还是高价出口到日本(前文提到,日本武士该时期极为喜欢骑射),还能翻倍赚一笔。”
什么叫双赢啊?
双赢的意思,就是大明赢两次。
“当然了,自由贸易进行的久了,毕竟是跨国的,也是会有摩擦的,甚至可以说只要自由贸易的模式,在安南和朝鲜身上开始了,那么这种贸易摩擦,以后会永远地伴随着大明,大明军力越强大,贸易摩擦定然越剧烈,这是正相关的关系。”
“这是为何?”
不仅朱高煦不理解,连朱棣也没听懂姜星火的意思。
毕竟在他们的认知里,从朝贡贸易改为“朝贡+自由贸易”的模式,譬如以朝鲜举例,便是原本战马和水牛都要强迫无偿/低价送来,而自由贸易则相当于朝鲜还赚了,应该不存在什么摩擦才对啊。
是的,对于朝鲜国内的权贵来说,从大明低价大量地买棉布,再加钱卖给国内百姓,价格还是比国内制造的棉布价格低一截,他们还是血赚。
能自由贸易的就自由贸易,不能自由贸易的特殊物品,就接着当贡品来朝贡。
这样国内也有个说法,免得被指责行霸道而少王道,失了天朝上国的气度。
而且只要大明还居于这个体系的中心,那么便应该是四夷宾服的格局,永远不变。
即便是有人想搞“贸易摩擦”,难道不是应该大明军力越弱小才越可能发生吗?怎么还反过来了呢?
所以他们很难理解,姜星火所说的“贸易摩擦与大明军力正相关”是怎么回事。
姜星火思考了剎那,继续说道:“还是以大明和朝鲜的棉布和战马的进出口为例吧,我之前在狱中讲过的比较优势学说,伱们应该还记得,便是说,因为比较优势,在跨国分工里,大明会生产和出口棉布,而朝鲜会生产和出口战马。可是这里你们要想一件事,棉布和战马的国际价格是如何制定的呢?是完全由《贸易条约》决定的吗?官方交易当然如此,但如果我们考虑到双方漫长的边境线,以及大明对辽东长白山地区控制的孱弱(事实上,大明的辽东行都司实控地区仅为后世辽西平原一带),一旦有利可图,走私是不可避免的。”
“假定大明和朝鲜签署了《贸易条约》,在理论上,一旦开展自由贸易,那么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国际市场的价格也是由完全竞争的市场来确定的,譬如一百匹棉布是10两白银,而一匹战马是20两白银,那么棉布与战马是存在一个相对价格的,这个相对价格不能太低,如果相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