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反水(4 / 9)
的政策,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这是在透支盐法的潜力,寅吃卯粮。”
姜星火不同意他的看法,摇了摇头道:“这是一举两得。”
夏原吉还是有些担忧,他担心,这样做不仅会让盐法愈发不可收拾,而且一旦弄不好,钞法也会弄巧成拙,甚至影响到整个国计民生.这不是夸张,盐引的供应增加了,那么按照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食盐的价格必然会下降,朝廷从食盐中获得的利润会减少,这个价格朝廷当然可以不承认,但这样做的后果大概率就是官盐又开始滞销,而私盐大规模泛滥。
到了那时候,官府的盐引价格,就成了另一个版本的大明宝钞,都是价格虚高,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
“纳钞中盐”的办法,这就相当于按下葫芦浮起瓢,而且钞法的货币贬值是慢性毒药,按照绝对比率,每年只贬个1-3%,洪武朝三十多年才贬值的只剩10%不到,大家都习惯了,最多用铜钱不用宝钞交易呗。
但盐价不一样,这东西如果出问题,百姓吃不起盐,是要造反的。
“明年可以继续,后年可以继续,大后年、大大后年呢?之前也算过了,百姓每年吃盐的数量是一定的,用增加盐引来回笼宝钞,效果会越来越弱,而后果却完全不可知。”夏原吉明确地表达了他的担忧。
这种担忧,姜星火当然是有道理的,但经过一番思考,姜星火还是说道。
“整个货币和税收体系的改革,是系统工程,不能光看某一项或某两项制度的变动,更不能把国民经济当做静止的状态.安南之战马上就要胜利,李景隆已经渡过了胶水,击溃了安南军南线的主力,等安南的市场到手,大明的对外贸易规模必然会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周围这么多国家的市场,都等着大明去扩张。”
姜星火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夏原吉却听懂了他的意思。
姜星火在赌。
他在赌,大明对外贸易扩张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是一定能形成外溢效应。
什么是外溢效应?形象点比喻,那就是把大明宝钞的总量当做一个蓄水池,目前是池子里的水太多,已经远远超过了警戒线,马上就要溢出来了。
姜星火要做的就是,一边在蓄水池内部减少供水(减少新增大明宝钞的印刷),一边通过下水道从池子里放水(大明国债和“纳钞中盐”来回笼货币),另一边则是打通蓄水池跟它边上几个大小不一的土坑(安南等国市场)的连接,让这些土坑来承载外溢的池水。
如此一来,三管齐下,只要能在盐价出现问题之前,快速地把大明宝钞的币值恢复过来,那么“纳钞中盐”的办法,就成功了。
这种恢复,甚至不需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