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会计(5 / 7)
等记录。
那么问题出在哪?
关键就在于,现在的大明,还是延续了传统的单式记帐。
单式记帐的优点是简明扼要,又能够较为完整地、正确地反映会计的对象,对会计事项内容记录的处理,一般前列时间和会计记录符号,次列会计事项内容的简明摘要,说明经济事项发生的原因,最后依次摆列数量、单价和金额。
但缺点就在于,有些过于简单了,也过于容易被人做手脚了。
看起来财务制度很完善,能够清楚地记录收受、支付、转记和结清,对会计记录的处理,一般都采用加盖朱色戳记的办法明确其结果,如收受清楚便加盖“收讫”章,支付完毕加盖“付讫”章,过帐加盖“过入”章,帐目对应结清则加盖“结清”章,对每一帐目的来龙去脉交代比较清楚,凡收入事项突出说明该笔收入的来源;凡支出事项,首先突出说明其去向,然后附带说明该笔支出之来源。
但一旦帐目过多,流转程序过多,这种单式记帐的弊端就会显露无疑。
而姜星火经过跟夏原吉的探讨后,打算推出的,就是复式记帐。
不过跟现代的复式记帐不同,这种复式记帐是比较适应现在的大明时代背景的“三脚帐”的改进版,也就是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明末资产阶层萌芽的时候才会产生的“四脚帐”。
先说“三脚帐”,这个方法明初就有,对于非现金交易的转帐事项记录两笔,是复式会计记录的方法,人们形象地把这种会计记录比作“两脚”;对于现金收付事项,则只记现金对方一笔,是单式会计记录,人们形象地将其比作“一脚”,合称“三脚帐”,但归根结底,还是不成熟的复式记帐方法。
这种记帐方法,在江南的一些商户里面,已经开始流传了,而“三脚帐”把记录的重点放在每日流水上面,即每隔五日,或一旬、半月,在流水帐上求计本期库存现金的结存数额,然后与实存数额相核对,凡帐实相符,则加盖“结清”戳记,凡帐实不相符,则立即追查原因对于往来帐项的处理大体遵循“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对于单式记帐来说,是一种显着的进步。
如果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使用的是这种记帐方法,那么显然,施幼敏等人想要进行帐目造假的难度,就会高很多。
但姜星火打算用的是“四脚帐”,这种复式记帐法,已经相当接近现代财会制度使用的复式记帐了。
“什么是‘四脚帐’?”
在场的高官们都有些好奇,“三脚帐”这东西,他们有的人是听说过的,毕竟现在南京城里,也有不少商户是这么用的,只是朝廷的办法还比较传统,但是“四脚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