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国师 > 第505章 装备

第505章 装备(9 / 13)

甲的抗钝击测试,却是效果非常显着。

  无论是流星锤还是骨朵,打在棉甲上面,棉甲都能有效地吸收钝击伤害,保护里面的士卒。

  棉甲在抗火器方面的测试,同样效果不错。

  铅弹在近距离能够有效地贯穿扎甲,但却无法贯穿甲叶更少更薄的棉甲,因为棉甲上面的另一层压实的厚棉片,能够充分地吸收铅弹的动能。

  一番测试下来,朱棣对于是否选择新式的棉铁复合甲,作为北方明军的列装装备,心里也有了数。

  扎甲作为宋辽金夏时期重装战士的巅峰之作,属于是军备竞赛下的产物,大家都在堆甲冑的防御质量,靠着铁罐头兵团在战场上做胜负手,如果你不把扎甲造的更结实,就会处于明显的劣势。

  但如今时代不同了,这个时代的大明,周围已经没有类似于辽金夏之于宋的对手,所以甲冑的防御力只要差不多就行,不需要做到完美,完美是需要极大成本的,而列装普通士卒的甲冑,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选项是性价比。

  而且,棉甲除了能够在北方进行保暖,从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来看,抗火器也是一个重要的亮点。

  因此造价只有扎甲四分之一的棉甲,在抗劈砍上跟扎甲相差无几,抗穿刺上略逊一筹,但在抗钝器和火器上,则有着更加出众的表现,再结合最关键的性价比,就显得足够诱人了。

  “现在京营的披甲率大概是八成,其中四成牛皮甲、二成铁甲、两成扎甲,如果二十万人都换装棉甲的话,需要多长时间?十年?二十年?”

  这个问题,显然是朱棣随口问的,其一是京营根本不需要全部披甲,其二是对于冷兵器时代来说,现在八成披甲率,虽然是牛皮甲和铁甲、扎甲混合,但也已经属于精锐中的精锐了。

  另外,朱棣也没问多少钱,因为棉花和铁块对于国家来说,都是不花钱的,限制甲冑生产的,就是人工数量,一般来讲,熟练工人越多,甲冑生产的速度就越快。

  如果是熟练工匠单人负责手搓生产的话,通常一套扎甲,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一年能产出四套,但现实中显然不是如此,如果是集体分工协作,这个效率会高得多的多,一般一个一百人规模的工坊,一年能生产出上千套扎甲来。

  “二十万人的话大概五年吧,一年能生产出四万套棉甲。”

  姜星火这个答案,显然有些出乎众人的意料。

  朱棣原本以为,就算是全力以赴,年产量在一万套到两万套之间也就顶天了,谁成想,姜星火直接给他报了个四万套出来。

  “怎么做到的?”丘福有些不可置信。

  “三个原因。”

  姜星火很快就给他答疑解惑了。

  “第一个原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