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破窗(11 / 11)
那么“非此即彼”的二极体思维的,甚至到了汉唐,也是有“以理节欲”、“存理灭欲”、“理存于欲”三种见解并存,譬如西汉董仲舒主张“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西晋裴頠主张“欲不可绝”,把满足人们物质欲求视为全身保生的前提。
实际上,是直到宋代,儒学叠代到了程朱理学这个版本,才搞出来这种二元对立思想的。
而“理欲之辨”,显然是用来解释世风问题的好思路。
“王叔明真的需要这块玻璃窗吗?”这个问题不是问的二十年前就已经死在诏狱里的王叔明,而是问的今日众人,觉得大明真的需要这些因经济发展而带来的愈发繁杂的物质欲望吗?
这是一个相当有深度的问题,哪怕是姜星火也不能否认。
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市民,或是工人,亦或是农人,都不需要思考这种问题,因为意义实在是不大。
但对于在座的这些大明几乎是排名最靠前的大儒们,这些思想界、学术界的精英们,这个问题,就非常有意义了。
发展经济或许是必要的,因为朝廷确实需要钱,但发展经济,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传统的、相对“淳朴”的世风所造成的巨大改变。
“诚如国师‘破窗效应’所言,越来越多的物欲,便如一阵又一阵秋风,若是今日不严防死守,堵住窗户,而是任其所破,恐怕等到道德风俗不存之时,一切就都晚了.到了那时候,哪怕想要补救,怕是都悔之晚矣。”
“理欲之辨”,这个辩题的出现,并没有出乎姜星火的预料。
而对于这个程朱理学信徒们胜率非常高的辩题,姜星火也并非毫无准备。
看着孔庙,姜星火抬起头,开始请神。
很快,在他脑海中的诸多思想家中,出现了三个身影。
——明末三先生,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来吧,就是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