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真问题和毒药方(2 / 3)
不过随着贺岁档过去,这波声音退去,第二波是从恶搞视频开始。”
“这个视频出现是偶然的,但是它符合了一部分人的需要。”
“当然视频本身很优秀,甚至用无厘头的方式,解决了无极的故事逻辑问题。”
“但视频传播到社会层面,我认为有港台媒体渠道跟进炒作。”
杨天真从《无极》舆论小组成立之后,除了日常工作,其他时间都用来研究《无极》的舆论风波。
同时,她跟过顶级明星李冰冰,也多次听沈三通谈起行业格局。
对于现如今的行业现状有了一定认识。
馒头传播也许是偶然,但能持续炒作到线下,并且问到陈凯歌面前。
这个环节肯定有利益方支持。
杨天真道:“陈凯歌对于中影很重要,哪怕有了老板你,但说到底你是自己起来的。”
“和韩董的私人关系,和中影合作关系,更多是发展国产电影的志同道合,私交上比不了陈凯歌。”
沈三通摸了摸下巴:“确实,你写一份报告交给我。”
杨天真离开,沈三通思考。
杨天真的分析不错,但也不完全。
能解释港台媒体跟进。
但为什么大陆要跟进?
很简单,为了热度,搅风搅雨。
一手鲜花、一手大棒。
拿钱吹无极的是它们,毁陈凯歌的也是它们。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它们自己的目的。
沈三通翻看手头资料,大量信息汇总。
随着陈凯歌的回复,各大媒体跟进。
事件刹那升级,熊熊燃烧,一转眼烧遍全国。
所有没有看过馒头的人都纷纷争相下载,而全民尤其是网民们几乎90%都倒向胡戈一边。
诸多新闻交织在一起,本来只是一段自娱恶搞的视频短片,在媒体操作下,上升成为一个最夺人眼球的文化事件。
然后概念开始改变。
馒头和胡戈的形象开始改变在媒体操作下,变成了弱势群体言论自由、挑战文化权威的一场硬仗。
馒头和胡戈的形象开始改变。
在媒体的塑造中,胡戈做这个短片,其行为本身,看成是一种民主。
媒体将这个馒头无限发酵,做为一种攻击。
掀起运动。
在媒体口中,超女比赛中手机短信的运用,可以被认为是民主。
同样,打陈凯歌,被视作民主的里程碑。
胡戈在媒体的塑造中,正在成为代表千万网民的平民偶像。
这种变化,是杨天真所没法读懂的。
只有沈三通,后世多次被当猴耍过的人,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在《无极》事件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