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新时代艺术家 > 第10章 三重层次,演义取舍

第10章 三重层次,演义取舍(3 / 3)

没想到蒋干盗书是假的。

  涨知识了。

  因为是历史大片,沈三通梳理剧本之前,把演义和历史讲清楚。

  沈三通先给主演讲课,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

  后续会整理成册,演员的学习成绩都一般,甚至可以说不好。

  包括陈道明也是如此,要有一个集中学习的过程。

  沈三通接着道:“大家熟知的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是诸葛亮,充分表现了他的气定神闲,足智多谋。”

  “相反的,周瑜在其中就是一个小肚鸡肠,嫉贤妒能的形象了。”

  “实际上的草船借箭和诸葛亮根本没有关系。”

  “历史上有两种说法,都和孙权有关。”

  “不过从人物考量,草船借箭这个闪光点,依然给武侯,只是周瑜不是以负面形象出现。”

  “还有借东风,将诸葛亮拔到了一个非人的高度,历史上其实也没有。”

  “所谓东风,是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者周瑜,以及东吴大将黄盖对气候的准确判断。”

  “当时中国人已经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观测风向的‘风帆’,再加上作为东吴当地人他们对这里的气候认识较深,所以能运用东风。”

  “这个闪光点,遵从历史,留给周瑜大都督。”

  “周瑜打黄盖也并没有这样一件事,黄盖是自己请命去诈降的。”

  “我们按照历史来,周瑜是胸襟开阔,有勇有谋,光风霁月的真英雄。”

  沈三通把演义梳理完:“赤壁之战曹操虽然败走华容道,但并没有遇到关羽,也没有乞求关羽放一条生路。”

  “放了曹操,在我看来,其实污了关二爷的形象。”

  “我们也不采用,过于虚假,你死我活的斗争,不容个人意气。”

  “还有几点比较容易混。”

  “孙权是诸葛亮等三个人一起劝的,赤壁之烧的是曹营不是赤壁,铁索船这个方法是曹操自己想的,不是庞统想出来的。”

  沈三通总结道:“总的来说演义有许多虚假,我们大多按照历史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