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姜文奇妙比喻,德国军官和犹太女大学生(4 / 4)
权利。
不站出来,这样的一部电影,金狮奖绝对是它的。
有这三场戏,这些噱头,媒体配合打个掩护。
不明真相的观众,也会贡献票房。
《太阳》能有这种戏票房高吗?
奖项输了,票房也输了。
他被逼入了墙角。
姜文不断眨巴眼,忽然理解了一年前陈凯歌的处境。
不是陈凯歌想要和好莱坞干,而是没有选择。
姜文和于冬没有直接离场,参与了放映后的交流。
姜文发现,对于影片的评价并未如想像中呈现一边倒的赞扬。
呈现出“两级分化”的局面。
在力挺的团队中,除了演员的优异演出之外,编剧、摄影、美术、音乐等技术环节都得到一致赞扬。
而质疑的声音主要来自一些海外的观影者。
他们普遍认为,要理解影片的整个背景,对观众的历史知识有很高要求。
另外易先生的身份以及与爱国学生的对立关系也让他们觉得费解。
虽然这些并不会对感受主人公的情感纠葛有太大影响,但还是造成了一些观影障碍。
姜文感觉可笑,李安是给瞎子抛媚眼。
这些文盲老外只能从一个黄女搔首弄姿,获得猎奇感,没法获得更深层次的践踏感。
姜文好心的帮了一把,帮老外理解:“一些海外观众没法理解我们的历史,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把易先生当做德国军官,汤唯当做犹太大学生。”
“二战,德国,犹太大学生刺杀德国军官,发生的人性最本质的挣扎,大家就好理解了。”
姜文话说完。
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落针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