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致敬经典!吴宇森SB!(2 / 4)
察现场观众的反应。
很多他理解不了的地方,明显内地观众看的很带劲。
结束后。
听到那么长时间的掌声和叫好声,他就知道,沈三通这部戏又要成了。
吴宇森马失前蹄。
当年抢《赤壁》题材的时候,绝没想过沈三通成长如此快,能驾驭这种大剧组,表现如此强势。
吴版《赤壁》,王晶了解了大致内容,很明显没拍好。
主基调不对。
《赤壁》是以少胜多。
历史上最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以少胜多,双方力量悬殊,看点在于敌多我少的困境,甚至绝境面前,如何取得胜利。
需要做极大铺垫和剧情设计,不可能一上来就胸有成竹。
吴宇森版本,是带着已知胜利视角去拍的。
没有紧张,没有压力,也就不会有激动。
沈三通版本第一部结尾,草船借箭之后,诸葛亮和周瑜,双方畅饮。
喜悦之情,隔着荧幕都能感觉到,吴宇森根本没有这种情绪。
王晶感觉可惜。
吴宇森这部戏在很多古装大片中不算差,日裔诸葛亮有点问题,但也只是小瑕疵。
可惜和沈三通同题材撞上了,被打爆已成定局。
如此一来,古装大片的话语权,要从港岛导演手里,转移到沈三通手上。
本来陈可辛还能守一下,《投名状》拍的不错,给中影赚钱了。
但《武侠》直接捞钱,显然也不行。
王晶觉得这些港岛同行,是真的不过日子。
又回到97年之前,捞一笔就跑的心态。
徐克极为震撼!
盯着屏幕,久久不能回神。
巨幕的整体画面、音响呈现的效果,比之IMAX有差距,但比普通影院强太多。
很显然,沈三通《赤壁》做了特别适配,调整的非常好。
徐克95年就想拍三国题材的电影。
当时他心中的理想人选,赵云李连傑,周瑜刘德华,孔明周星驰,大小乔关之琳、李嘉欣。
看完沈三通拍的,他觉得不一定能拍出来。
电影质感太强,特效很真实,已经接近好莱坞十年前水平。
够用了。
很多地方看不出特效的痕迹。
对细节的把控又很强,有一首配乐(《关山月》)响起的时候,配合跟随刘备逃走的百姓,简直头皮发麻。
感觉到历史感降临,千年的历史,农民在饥饿、寒冷和刀尖上游走。
但是又不是空有力量,无论是中国的历史,工农的力量,还是电影中曹操的战败。
如果没有那些恶名,曹操的霸业不会那么的困难。
这股力量于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