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标准是什么?《叶问》也算优秀(2 / 3)
情感与命令之间痛苦挣扎,不愿继续逼迫梅兰芳,最终饮弹自杀。
沈三通看的辣眼睛:“和陆川太郎《南京》里一样,给小日本找人性,虚构了不存在的悔恨。真操蛋!”
沈三通气笑了。
真有意思。
说有血有肉,让日本士兵悍不畏死,敢于自杀。虚构了不存在的悔恨。
又说有血有肉,让志愿军拍死,逃跑。虚构了不存在的害怕。
对于同一个“死”。
小日本是死的有人性死的光荣,最可爱的人呢?
都不能细想。
同样对于“死亡”的处理,看似不存在标准,其实存在一个标准。
换个平时,唐嫣一听他提《南京》,就想沿着《南京》话题绕到高圆圆。
见他生气就不好说:“一部电影而已。”
沈三通摇头道:“主要和历史不符,历史比这个严重多了。”
“梅兰芳没太受罪,严重的是事情的性质。”
“日据时期,梅兰芳先是从上海去港岛避祸,回上海后即蓄须拒演,卖画维生。”
“被日本人拘禁的事宜,是没有发生过的。”
“梅在抗战前就赴日演出两次,与日本人的关系其实是极好的。”
“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梅兰芳在北平联合义演,还捐了1万大洋给日本。”
“基本上没有哪个日本军官敢拘禁梅兰芳。”
“倒不是说梅兰芳私德有缺,而是小日本很禽兽。”
“关东大地震,捐助不只是梅兰芳。”
“31年,八年之后,换来的是918,以及随之而来的大侵略。”
“这个性质很严重,也值得警醒,电影里没有展现罢了,还如此美化小日本。”
唐嫣道:“可能是梅的后人,不愿意拍的他和日本关系太好。”
沈三通点头,想了想道:“这部戏编剧编剧里面还有陈国富,也可能有他这个湾岛人发挥影响。”
“不过,陈凯歌肯定有责任。”
电影以抗战胜利、梅兰芳复出演出作为结束。
1945年10月10日,上海美琪大戏院的大幕在轰轰烈烈的掌声中拉开,电影《梅兰芳》全片谢幕。
看完电影,唐嫣打了个哈哈。
拉着沈三通去洗漱,唐嫣还想着电影:“后半段剧情有些飞。”
沈三通道:“整部电影就展现了几个情节。”
“一个就是梅兰芳在邱如白抑或在时代的影响下改戏,一个就是梅兰芳与十三燕的斗戏。”
“接着叙述了梅兰芳与孟小冬的一段感情,带着京剧闯荡美国,拒绝给日本人演戏。”
“总体上,剧情单薄,‘生别’‘死离’和‘聚散’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