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新时代艺术家 > 第10章 沈三通想拍的《梅兰芳》,糖糖三观炸裂!

第10章 沈三通想拍的《梅兰芳》,糖糖三观炸裂!(2 / 4)

》,就应了那句词。”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陈凯歌纵想再一次证明自己,也没有了当年的黄金团队,而且有能力的人知道他的脾气,谁愿意来呢?”

  唐嫣见他写写画画,看他的笔记:“人物传记偶像化,你的心得体会吗?”

  沈三通说起自己的想法:“比较经得起考验的人物,很适合放大高光。”

  “接下来我会在《曹操》和《诸葛亮》电影里进行实验。”

  “我觉得《梅兰芳》很可惜,这部戏铺垫很好,配角演技也够,就是男主没有主观能动性,没有过于高光的戏。”

  “就好比一些,作者世情写的好,人物刻画的也妙,在角色随波逐流的时候,非常真实。”

  “剧情往下走的时候,挤压、不断打压主角,越写越来劲。”

  “但是攻守异位,等到主角变强的时候,忽然不会写,也不愿意写了,草草了事。”

  唐嫣听着沈三通兴致勃勃的阐述自己的理念,不得不说这男人挺有才。

  “要你来呢,会怎么弄?”

  沈三通道:“如果是我来弄,肯定不会含蓄,要设计情绪张扬的剧情。”

  “其他不用变,甚至压力更大一些,在面对日本、美国的时候,各种压迫,情绪堆叠,蓄须明志,息影舞台。”

  “突出这种遗憾,然后抗战胜利,登台表演,一个释放。”

  “但这个释放要克制含蓄,甚至出现反复,直到新中国成立。”

  “高潮如同雨打芭蕉一般袭来,充分的展示如果从一个戏子、伶人,如何获得尊重。”

  “在此之前,无论再多点缀,几个博士头衔,来自他人的歧视如影随形。”

  “我没有不尊重梅艳芳先生的想法,但那个时候确实下九流。”

  “不仅是歧视,他的境遇和现在明星差不多,大红大紫,但各种各色的人怀着各种目的的接近,是人是鬼分不清。”

  “国民党币制改革的时候,梅兰芳带头,在两个朋友的陪同和两个记者的全程报道下,带着毕生积蓄,两箱金条到银行换成了金圆券。”

  “嗯,换钱之前,小蒋请喝茶,要么自己体面,要么帮他体面。”

  “照理说梅兰芳当时成名20多年了,那么多高官显贵的朋友,居然全部都是撺掇他换金圆券而不是劝阻他换金圆券的。”

  “朋友?一些明星被叠马仔靠拢,还搞一些所谓上流社会入场券,是朋友吗?”

  “不过是围绕着聚光灯、名人,撕咬的鬣狗罢了。只是猎物。”

  “从这一点来说,陈凯歌刻画的很好,各种被动,被周围推着走。”

  “然而他没刻画49年之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