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新时代艺术家 > 第11章 非诚勿扰,艺术追求谁来定义?

第11章 非诚勿扰,艺术追求谁来定义?(2 / 3)

改制。

  陈凯歌是金棕榈得主,资历人脉强悍。

  能建影视城,也是带动行业发展。

  冯小刚则是在九十年代,能卖的上票房,而且电影以小博大,利润率高。

  《非诚勿扰》这部戏,是冯小刚准备和彭浩翔合作《贵族》,但几稿剧本未能让他满意。

  就搁置了《贵族》的拍摄计划,不过冯小刚和华谊兄弟不愿意错过贺岁档。

  冯小刚就用数月写了《非诚勿扰》的剧本。

  对于华谊兄弟来说,最好的就是《非诚勿扰》这种,三四个月写剧本,然后拉人拍,不用什么特效。

  再做个账,上映之后咔咔收割票房。

  前世《非诚勿扰》拿下了三亿多票房,这一世大盘扩容,估计轻松四五亿。

  《集结号》虽然也不错,可投资加宣发超过了1亿。

  哪怕票房也比前世多,超过三亿,但利润并不多。

  《非诚勿扰》的投资甚至不到5000万,对比《集结号》,回报率高多了。

  从电影公司老板角度,这才是好生意。

  类似于后世互联网入场之后,大IP+流量明星的模式,简单粗暴好做账。

  《流浪地球》和《战狼2》就属于逆行业。

  投资全部用来做电影,简直是大逆不道。

  《战狼3》迟迟不出也有这个原因,吴京《战狼2》成功之后,不是狂傲。

  他老婆谢楠在综艺说漏嘴过,吴京《战狼2》之后长期失眠,诚惶诚恐,肯定是感觉到了压力。

  接连给人赚钱,也有这方面因素。

  很明显,《非诚勿扰》之后,冯小刚依然想玩大片。

  这也不只是艺术追求,也有实际利益。

  大制作,确实有助于提升导演咖位,提升行业地位。

  再看一遍《非诚勿扰》。

  依然挺有意思。

  要说小毛病一定也有,但沈三通懒得分析,轻松看电影。

  冯小刚还在创作巅峰期。

  随手做出来的小品喜剧电影,反而比精心炮制的大片好看。

  冯小刚在这行,说起来竟然也还可以。

  结束首映礼,沈三通没有参与随后的宴会。

  沈三通给郭帆打电话:“郭子,你说谁来定义好坏呢?”

  郭帆懵逼:“老大我在拍《曹操》呢,还要完成研究生学业,天天忙得脚不沾地,你说话能不能说明白点?”

  沈三通有些话不知道找谁说:“我刚参加了《非诚勿扰》首映礼,我就在想,为什么喜剧电影地位不高?”

  “让观众在学业、工业之余,笑一笑,带来快乐,节假日,一家子欢声笑语,不是追求吗?”

  “而且就算导演要追求艺术价值,为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