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新时代艺术家 > 第63章 首周破纪录!公知破防!

第63章 首周破纪录!公知破防!(7 / 9)

胆。

  随即,沈三通又转发四十分钟的长视频。

  王智跟着一块看,随后再度吃惊。

  这部片子类似于之前MJ纪念视频,内容详实,有理有据,伪纪录片风格。

  谈的是发生在1970年6月15日的迪姆什茨·库兹涅佐夫飞机劫持事件,也被称为第一次列宁格勒审判或婚礼行动。

  指的是在老苏的犹太人爱德华·库兹涅佐夫组织了一个16人,其中14人是犹,试图劫持航班,绑架人质来逃离老苏但未遂的事件。

  对于这件事,美利坚和欧洲记者强烈要求到法庭旁听,老苏同意西方记者旁听审判过程。

  但他们发回各国的报道,却把劫机犯们描绘成了“斗士”。

  欧美媒体撰写了无数催人泪下的细节,全力宣传劫机犯当中唯一一名女性,莎尔曼森。

  她在法庭答辨上吟诵《旧约》当中的章节:“耶路撒冷啊,若我忘记你,情愿让我失去我的右手。”

  法官叫她闭嘴说正事,在西方记者笔下这成了不容嫌疑人辩解,侵犯人权。

  美利坚媒体则将此事宣传成犹太人宁可牺牲生命,也要斗争到底的壮举。

  渐渐地,欧美民众接受了“老苏迫害”的潜意识灌输。

  劫机行为本身反而变得无足轻重,最重要的是“人权”和“斗士”们的安危,因为邪恶的老苏是不会放过他们的。

  什么法律、道德、安全,全部被无视,视线都聚焦在了西方媒体需要他们的问题上。

  死刑判决出来没几天,西方舆论场一边倒,劫机犯被固定在了“斗士”角色上,而老苏变成了迫害者。

  美利坚《时代周刊》大笔一挥:“法庭上真正受审的不是这些被告,而是老苏国内千百万勇敢追求移居以的犹。”

  将此事进行了捆绑,刑事案件变成了国际事件。

  看到这,王智觉得很熟悉:“好熟悉啊。”

  沈三通:“就是现在搞我们的,把显而易见的恶性事件,进行政治操作,将我们内部问题国际化。”

  美利坚招法都没变过,还是用搞老苏的那套。

  视频继续。

  70年12月31日,老苏推翻了原判决,两名主犯改为15年有期徒刑,其它人也全部减刑。

  老苏越让步,西方越不领情,又嘲笑起老苏没有什么法律可言。

  改判,恰好说明问题,当得知主犯要在乌拉尔劳改营服刑时,西方媒体又掀起了一波攻击。

  1981年,获释主犯之一缅捷列维奇被美伶宗(注)邀请到白房子,美利坚大统领对他表示慰问拍下了照片,此事迎来高潮。

  和水门(尼克松)大统领不同,美伶宗对犹太人逃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