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新时代艺术家 > 第15章 魔改《恋爱33天》,非人哉!

第15章 魔改《恋爱33天》,非人哉!(3 / 9)

”沈三通继续夸。

  李连杰属于那种腌入味了,不是以后合照才有的事。

  聊了几句,沈三通又和其他主创招呼:“学妹你好。”

  《失恋33天》找的原版的编剧,先有电影剧本,再有的小说。

  鲍晶晶道:“学长好。”

  这就是出身三大的好处,不一定有直接的表示,但是间接的便利太多了。

  跟组往往能遇到学长、学姐,有这个关系一般小问题都能解决,薪酬也不用担心被坑。

  鲍晶晶毕业自北电文学系,《失恋33天》这电影应该说是作者电影。

  原版电影几乎是把小说精简地复读了一遍,能在电影里听到大量的小说描述体的旁白。

  这些旁白担当了相当大比重的叙事和人物刻画功能。

  “王冉快说话!”鲍晶晶催促导演王冉。

  王冉立刻道:“学长好。”

  “继续努力。”沈三通鼓励。

  原定找滕华涛导演,也就是原版导演,后来档期有问题,索性扶持新导演,鲍晶晶推荐了男友王冉来导。

  王冉,也是北电毕业,04级美术系广告导演专业。

  他是后世《闪光少女》的导演,民乐大战西洋乐那部电影,《闪光少女》宣传营销没做好,高潮片段出圈的时候,电影都要下映了。

  《恋爱33天》这部戏对导演要求不高,原版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电视电影。

  依赖对白推动剧情,甚至讲电话也要一来一往地说半天。

  电影最重要的画面和声音,视听方面弱的惊人。

  如果按照一些学院派的观点,刻意制造流行语汇,来证明电影存在价值的投机行为,这不叫电影。

  多年前有个名字“小品电影”,就是形容这类脱离剧情而存在流行对白的电影。

  “小品电影”这个名字,是为了屌冯小刚,比以后屌喜剧片的“强碱性”好上一点。

  冯小刚早年的电影,也很吃王朔的本子,可以说是王朔的作品。

  而《失恋33天》中的对白比起冯小刚的喜剧,既承继自王朔语言体系,对白又要洋气时髦很多。

  前世发源地是豆瓣,来自于豆瓣文艺青年,对装逼文体的敏锐洞察和揭穿能力,再贩卖一些真空包装的陈年段子和隔夜冷笑话。

  这一世洞天网早出现,挤压了豆瓣,洞天网有付费业务,好的作品可以帮忙出版,并进行一条龙改编,豆瓣提供不了这些资源。

  鲍晶晶可以说三通娱乐全产业链运营的一个侧面。

  《失恋33天》是有着强烈鲍晶晶风格的电影,需要导演能力不用太强,王冉既然合适,沈三通乐得培养新人,让这对情侣档一块来。

  这里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