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魔改《恋爱33天》,非人哉!(6 / 9)
叫做《失恋33天》,其实讲的不是失恋,也不是恋爱,而是彻底的女频爽文,甚至可以叫《一个备胎的自我修养》。
就算不进行魔改,放在现在,男观众看了也不会觉得不妥,最多轻微吐槽。
不过挂了监制,沈三通还是做了改动。
必须和外部叙事划清界限。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社会流行“野蛮女友”,在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之后达到了巅峰。
女孩子们一个个以“野蛮”自居,有理由要找茬,没理由创造理由也要找男朋友的茬儿。
殊不知在谈恋爱之初,“野蛮”是小个性,是小可爱,但是如果想如此野蛮着过一辈子,要么男人是受虐狂,要么就和《33天》开头的分手一样,陆然必须要选择走开。
在韩国,讲女性主义,是可以理解的,没法不魔怔。
它那个社会就是很压抑。
但是中国不适合,女性劳动参与率全世界大国里面最高。
不该强调女性主义,而是该强调女性解放。
魔改主要是两点。
一个是高富帅背后吐槽,人前对女主保持礼貌,背后吐槽她不如自己找的老婆,要求只有骗子能满足。
按照《失恋33天》的设定,王小贱这样的真的只有骗子才能满足。
后世就有针对的骗局,有个帅掉渣追求一女的,说一见钟情,愿意给她买房,房本只写她名字。
开始女的不信,男的真的带她去买了房,付了首付,房本也确实只写了她一个人的名字。
女的全家以为遇到肥猪了,准备再切点肉,结果发现男的人间蒸发了,只留给女的高过售价的贷款。
原来这男的就是开发商找来的男模,目的就是让这群男模骗一帮傻女人来买房子,本金都是开发商出的,就为了让女人稀里糊涂用更高的价格贷款买房。
日后的《好东西》,比《失恋33天》更逆天,完全是女权小段子。
这类电影,跟那些骗女人买房子的男模一样的套路,就是提供过高的情绪价值,然后把女人骗进来,等骗完了拿钱就走。
后世加上网购平台消费主义,以及外部联动,筛选出来不少结晶的,正好让《好东西》收割。
这类观众,只想从电影里去验证预设的意识形态。
这类群体所主张的本身就是一种身份意义上的纯粹暴力,强调“情绪”“轻松”,实际上是虚无的无责任。
当任何一点不舒服出现的时候,如同炸毛的刺猬。
对任何事物进行无智力与无能力的嘶吼、举报,是最擅长的事情。
这种标签筛出来的,和美国国籍、日本出道、拜金炫富、舔南韩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