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新时代艺术家 > 第70章 好莱坞你要自信!

第70章 好莱坞你要自信!(4 / 7)

  “如果不行,我们可以先做好第一阶段合作。”

  美国文化领域的霸权也好,少数利益集团的垄断也好,文化的根子上在资本实力,而资本的根本在于消费市场。

  美国虽然实际上依靠的印钱,借债和掠夺弄到的钱,寅吃卯粮不可持续,但它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是客观事实。

  当年美国凭借市场优势,没少给中国难看,早年间一年一签最惠国,每次都会搞事。

  现在中国市场起来了,不说做一回大爷,要个基本待遇可以吧?

  沈三通的要求有些零碎,但合情合理。

  主要需求,就是发行策略上,要采取“节点模式”。

  到了某个节点,就自动进入下一阶段。

  比如审查方面,避免技术性壁垒,以市场规则为名的软性限制。

  也要避免落入分级审查陷阱,以“保护青少年”或“文化差异”为由,对华语电影内容进行过度审查,要求删改涉及历史、价值观的情节。

  如《金陵十三钗》的战争创伤叙事,或将其归入限制级(NC-17),大幅削减受众群体。

  避免发行渠道卡位,好莱坞六大制片厂通过控制的院线联盟,将华语电影限制在少数艺术院线或华人社区影院,以“市场选择”为借口压低排片率,要求影片自担宣发成本或签订票房对赌协议。

  对应的,如果在华人社区影院的上座率和票房到达一定程度,自动获得一定份额的排片,里面要包含黄金场次和影院位置的要求。

  不能表面上允许更多外国电影,但实际操作中设置隐性限制,比如放映时间、场次安排等。

  除此之外,还有消减市场准入的技术性壁垒。

  比如要求复杂的翻译、配音标准,增加成本和时间,让发行变得不划算。

  字幕与配音标准也要人性化,不能制定严苛的本地化要求,如全美方言配音版本、特定格式字幕,利用流程拖延上映窗口期,使其错过最佳档期。

  政治因素也要考虑,避免通过行业协会游说,强调保护本土产业,排斥华语电影影响。

  同时,媒体宣传可能会淡化中国电影的成功,或者强调它们只是小众。

  所以媒体待遇,也要和好莱坞电影一个标准,评论、口碑解禁时间,要符合业内规定。

  避免文化猎奇化,不能让媒体将成功的华语电影塑造为“异域风情展演”,当年《卧虎藏龙》和《英雄》就是这个基调。

  宣传上将华语电影塑造成某种奇观、功夫奇观,使其被归类为“文化博物馆展品”而非普世叙事。

  行业话语上也要有同等待遇。

  不能通过资助智库发布报告,宣称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