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倒沈!(5 / 5)
名声拖累了《哪吒2》。
从春节档走势就能看出来,《哪吒2》的票房爆发,有一个反应的过程,说明观众不相信影评,不相信票房表现,也不相信院线。
只相信真正的人。
等到确定《哪吒2》不是营销,也不是《唐探3》,是真真正正的好戏,才如同电影里的海底妖族,蜂拥而至将小哪吒高高托起。
是,《哪吒2》只是一部合格的电影,但是足够了。
不在中秋节拆家,地震里找喜剧,不拆散情侣,不在国庆档出殡,春节档恶心人,不让奸臣念忠臣的词,不让圣人被吸干,不眯眯眼……
足够了!
观众也受够了。
不是《哪吒2》吸走了大盘,而是带起了大盘,没有哪吒路人观众懒得关注电影圈。
《哪吒2》之后“冷启动”现象特别明显。
没有出现一些人想的,能给烂电影续命,烂片依然不卖票房,也无人关心。
到了真正的好戏,观众才会关注。
之前一点声音都没有,确定是好电影之后,呼啦啦一群人去看,看完就“沉寂”了,再遇到好电影,然后又出现了。
这就叫做“冷启动”。
营销、影评之类的没人在乎,只有好电影,才会看一眼。
导致这个现象,是因为观众对于电影、电影圈再没有滤镜。
中国观众不是美国观众,美国观众的生活各个方面被精算过,必须维持一个体面。中国观众压根不惯着,娱乐方式多的是,也没有谁规定必须做什么。
电影圈已经电视圈化、粉圈化,除了固定群体,无论里面多嗨,路人不在乎。
营销再好,路人观众也一律当做发癫。
只有实打实的线下口碑,才能唤起潜在观众。
依靠大众观影支撑的电影,全国统一上映的模式,有共同认同和语言诸多优势加持,硬生生把自己玩成了小圈子,只能说也是没谁了。
如今形势一片大好,外部有好莱坞刺激,内部有三通娱乐刺激,整个行业会慢慢提升到应有水平。
沈三通不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也无意于好莱坞的恩怨。
他要参与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所以,沈三通已经包了空客飞机,参加完奥斯卡就回国,没什么好留恋的。
只是国内来了紧急电话,针对沈三通的舆论,从一开始的抬高,再到贬低为罪人,并没有消散,反而从泛泛攻击改为精准发力,节奏和手法高了不止一筹,多方面同时发力。
沈三通提前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