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新时代艺术家 > 第20章 霜血

第20章 霜血(2 / 3)

  悲壮的南京保卫战结束。

  影片用了一个小时有余的时间铺垫,铺垫中华民族近代史的至暗时刻。

  从鸦片战争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再到南京大屠杀,几乎把中华民族的脊梁碾碎,让笃信“天下观”,超越民族概念的中国人,抱起了“中华民族”“汉族”这样的概念。

  电影里蒋介石和唐生智的大转场,前后呼应。

  银幕里,佛堂经卷在血水中浮沉,教堂彩窗在爆炸波中震颤。

  两个场景的镜头共振,佛堂与教堂、刀与经书、液态神像与凝固烛火。

  此刻,历史震颤。

  这是魔幻,更是现实,

  因为这就是历史,血淋淋的历史。

  日本军机空投《投降劝告书》,保证“不杀戮俘虏,保护文化设施。”

  12月13日,日寇第6师团率先从中华门入城,当天即在中山码头集体屠杀放下武器的军人和平民上万人。

  破城后,日寇进行战略欺诈,利用虚假承诺诱使中国军队放弃巷战,实际在挹江门屠戮已解除武装的士兵。

  靠着买来的地图,兄弟俩不断转移,困在染布坊。

  陆大川教弟弟,用盐水泡布条缠腿防冻伤,往脸上抹靛蓝染料装病人,盐巴贿赂汉奸换路条。

  镜头出现了群像。

  黄埔八期生29岁的补充连副周镇岳,还在坚守中山门阵地。

  用刺刀撬开弹药箱,发现全是石块。

  远处传来《中央日报》飘落:“唐司令长官誓与南京共存亡。”

  传令兵瘸着腿跑来,语气慌张:“师部……昨晚过江了!”

  金陵大学礼堂,安全区。

  彩色玻璃窗被震出蛛网状裂痕,阳光在戴着金丝眼镜,教授许文远脸上切割出光斑。

  他正将一卷残卷塞进皮箱,角落里的妓女红玉突然掀开旗袍,露出绑满银元的束腰:“许先生,带我去上海,这些都归你。”

  太平南路绸缎庄。

  绸缎庄少东家陈子安将最后半匹素绸浸入染缸,血红迅速吞噬白色。

  账房老周颤抖着按住他的手:“少爷,这是给死人裹身的料子……”

  陈子安抓起染缸里的铜勺,舀起猩红液体泼向门外“仁丹”广告:“现在就给活人用。”

  这是因为日寇收集染血的白色布料,用来做绷带。

  日寇真的穷到家了,什么都没有,穷鬼帝国主义,有叫错的名,没有叫错的外号。

  然而那又如何?

  有组织对无组织,高效率对低效率组织,就是碾压就是屠杀。

  夫子庙茶馆。

  说书人程瞎子,摸着三弦唱《梁红玉擂鼓》,茶桌下蜷缩着逃荒来的哑巴少年小满。

  突然木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