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新时代艺术家 > 第26章 有点蒙

第26章 有点蒙(2 / 3)

 2009年《南京!南京!》和2011年《金陵十三钗》,作为同样背景的影视作品,发挥的作用并不好,不具有历史真实性。

  《南京!南京!》对日军士兵的人性化刻画,历史立场模糊,《金陵十三钗》虚构情节与商业娱乐化倾向,同样弱化了这段历史的严肃性。

  甚至还在撼动历史真实性,瓦解已经确定的共识。

  只能通过相关电影衍生的话题讨论,或者说争议,客观上去推动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关注。

  说的好听点,起到间接作用。

  纪念馆影视资料区,没有对这两部电影进行收录,以纪录片为主,如《南京暴行纪实》《1937南京记忆》,及幸存者口述影像。

  一个通俗且叙事上“干干净净”院线电影,能在历史教育上发挥很好的作用,也能进一步巩固共识,起到直接作用。

  文化方向的领导道:“中庸这个词也许带着点消极,但是有时候确实需要老成持重。民族情感和国际化诉求需要平衡,历史尊严和民族尊严也需要维护。

  “而且怎么说呢,沈三通客观上也在争夺历史的解释权,在试图用他的方式,对历史进行解读。当年他接受新华社专访,也表达过这样的倾向。”

  几人商量来商量去,一阵头疼。

  沈三通对历史的尊重,对民族的自豪,很好。

  缅怀过去,面向未来,也很好。

  然而,沈三通也有不好的地方。

  过于直言不讳和一针见血。

  尤其是他将日本直接称为“秋田犬”,措辞之激烈,显然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

  话语也对刮(国)民党尖锐批评,尤其是“光头是龟儿子”这样的言辞,符合官方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打击方向,但强度实在大大超标。

  “要不请示一下领导?”

  不知谁提议,迅速得到了其他人的赞同,隐隐都松了一口气。

  “把我们的意见写上去,沈三通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导演,舆论导向到底该如何处理,咱们没法决定。”

  北京一间办公室。

  窗台上,一株水仙花点缀了一抹绿色。

  深褐色的书柜占满东侧整墙,玻璃柜门内整齐码放历年工作报告。

  书桌铺着一层透明玻璃,下面压着剪彩的报纸,还有几张照片,照片大多是工作合照。

  台式电脑右侧,堆着待签批文件,最上方笔记本摊开在某页,上面写着两会讨论的事项。

  座椅的扶手磨出浅白纹路,座椅铺着一条整洁的毛巾,上面坐着一个不高不矮,六十来岁,但依然年富力强的人。

  看完刚刚汇报上来的《〈1937〉舆情简报》,领导也有点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