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激烈(1 / 7)
李安回想起自己从湾岛到美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吃软饭”的家庭主夫,一步步走到今天。
作为世界知名导演,名扬天下,在华人世界饱受尊重。
改变他命运的《推手》,他的个人首部电影,得到了詹姆士·沙姆斯的帮助,不仅做制片人,还一块编剧。
此后,《喜宴》《饮食男女》《理智与情感》《冰风暴》《与魔鬼共骑》《卧虎藏龙》《绿巨人浩克》《断背山》《色·戒》《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等等,两人合作无间。
一切是如此的丝滑。
李安从没感觉到,自己在他迎合西方的审美与叙事逻辑。
在李安看来,拍摄出《卧虎藏龙》,将东方的武侠哲学与好莱坞的类型片嫁接,赢得了全球的赞誉,是水到渠成也是厚积薄发。
然而,此刻回望,这一切的背后,是否真如涛涛舆论所说,他不过是一个被西方叙事选中的人?
詹姆士·沙姆斯文化背景,也不是秘密。
“老虎是吃人的。”
这句话在李安脑海中反复回响。
在影片中他将老虎与派的关系描绘成一种共生,或许正是对现实的一种粉饰。
老虎作为食肉动物,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派的威胁,正如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的掠夺与压迫。
帝国主义、霸权的工具……
其实,李安内心并不排斥或者厌恶文化代理人的身份。
而是没法接受自己被工具化,被驯化。
他的思绪回到了《少年派》的拍摄现场,他记得自己如何精心设计每一个镜头,老虎与少年的共生关系成为影片的核心隐喻。
那是让他夜里睡不着觉,为之兴奋的巧妙结构。
无与伦比的灵感火花在每一刻迸发,有些日夜里,他甚至会担心自己的心脏,因为过于兴奋而承受不住。
李安简直认为是上帝降临,冥冥中获得了某种加持,将对人类生存本质的深刻追问,对信仰与真相的复杂探讨,巧妙的包裹在了电影叙事之中。
各大影评协会暗示他,20世纪福克斯公关方面的人也暗示他,这部电影有可能斩获奥斯卡。
然而,名利似乎成了泡影。
李安端着茶杯的手微微颤抖,“工具化”“驯化”,让他的一切努力像是小丑,如同《饥饿游戏》里,供人表演的被操作者。
这才是他厌恶或者恐惧的。
对于一个导演,一个靠内心激情驱动工作的人,这让他的一切创作变得没有意义。
想起过去拍摄的电影,一直合作的搭档詹姆士·沙姆斯,也许就像是耍猴人看待猴子一样,来看待他。
李安感到一阵无力,他从未想过自己的电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