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新时代艺术家 > 第56章 不要嘲笑他们

第56章 不要嘲笑他们(3 / 3)

期生产力,是纺织、冶炼和浆染的水平高,所以有了这样那样的神话故事。”

  “织女、星宿神话传说的背后是,华夏人一直有缝补天下、弥合万物的向往。”

  “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是华夏人一直有修订历法,指导农耕的技术追求。”

  “神话底色是实实在在生产力的发展。”

  “神话是文学化的历史,历史是写实的神话,科幻是关于未来的历史。”

  “从这一点上,港岛导演、湾岛导演,缺了重要一课。《大圣归来》也好,历史大片也罢,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是文化环境,成长环境。”

  董卿心里深深震撼。

  不是认可沈三通的这套说法,而是沈三通曾经新华社的专访她看过。

  沈三通的理念,没变。

  不是开玩笑,是要一步步推进打造自己的电影世界。

  历史大片模式已经成熟,神话第一棒也成功了。

  沈三通要用一条线,把过去、现在、未来贯通,这条线通过沈三通总结文化内核来看,应该有了清晰的实现路径。

  尝试也已经开始做了,《1937》最后的子弹魔幻场景,就是一种尝试。

  钱币象征着过往的历史,在亡国灭种的巨大威胁面前,过去在中华民族自救的当下,燃烧着支持着华夏儿女。

  而随着抗日胜利,也反哺了华夏历史底蕴。

  沈三通要是做到了,贯穿起来,等同于把三维压缩到了二维。

  同文同种的华夏人具备了某种高纬度能力,通过电影作品,俯瞰自己过去、现在、未来。

  可以说异想天开,但沈三通正在做,还在一步步实现。

  董卿想一想,都觉得头皮发麻。

  看向沈三通的目光,带着一丝骇然,还有说不出的恐惧,以及一丝敬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